近日,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神泉镇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据当地8月2日通报,7月28日中午,神泉镇11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河粉(俗称“粿条”)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目前,已有5人送医治疗(其中1人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去世,2人病情较重,2人病情稳定),另有6人症状较轻。
中国新闻周刊紧接着,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消费提醒:慎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广东市场监管昨天(8月5日),惠来许先生家三个孩子不幸卷入此次事件。他的小儿子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去世,目前,另外两个孩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此外,一名18岁常住广州的揭阳女生也食用了涉事店家的食品后出现不适,其母亲许女士告诉记者,女儿目前仍在ICU,未脱离危险,“花多少钱也好,我只想我的女儿能恢复过来。”一6岁儿童不治身亡其哥哥姐姐先后被送进ICU据惠来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8月2日的通报,7月28日中午,神泉镇11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河粉(俗称“粿条”)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目前,已有5人送医治疗(其中1人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去世,2人病情较重,2人病情稳定),另有6人因症状较轻,在居住地治疗观察,病情稳定。家住惠来县神泉镇的许家三个孩子不幸卷入此次事件中。7月28日中午,侄女上街买了两份河粉和哥哥弟弟一起食用,“那家肠粉店我们家里人经常光顾,一盒8块钱。这平日里常吃的粿条,谁能想到能要了命?”他向记者介绍,7月28日傍晚,三个孩子出现恶心、轻微腹泻的情况,孩子父母以为是天气热有些中暑,便没有过多在意。没想到,次日凌晨5时许,6岁的小侄子突然发生抽搐,失去意识,家长紧急将医院,后因情况严重,又将孩子转至医院。7月30日凌晨,许家另外两个孩子也出现了抽搐、呕吐的情况。当天21时许,三个孩子被紧医院接受治疗。孩子父亲许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专家连夜会诊,初步诊断疑似食物中毒,当时他被告知,毒素已进入小儿子内脏、血液,存活率很低。8月1日,许先生的小儿子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大儿子和女儿被先后送进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8月5日,南都医院见到了许先生一家,他告诉记者,疑因食物中毒,另外两个孩子的大脑、肺、肾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情况并不容乐观。家长众筹获50万元将用于两个孩子后续治疗多年来类似的食物中毒屡有发生!年的夏天,一位7岁女童食用浸泡两日黑木耳中毒,脏器衰竭换血4次生命垂危。澎湃新闻经过血液检查,确诊了女童食物中毒的原因——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这个米酵菌酸毒素容易在哪些食物上造成食物中毒呢?平时生活中要怎么避免呢?01罪魁祸首是一种毒素/而且没有特效解药!/米酵菌酸毒素,它来自一种细菌,叫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所有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里,它非常凶险。因为这种毒素没有特效解药,可以导致肝肾损伤,引发器官衰竭和死亡,死亡率很高。这种细菌最喜欢26-37℃左右的气温,因此中毒事件常发生在5-8月。当气温过高或过低,细菌难以存活繁殖,因此可以靠调节储存温度来避免细菌污染。但是!细菌产生的毒素——米酵菌酸毒素是耐热的。研究证明,清水漂洗并焯水,并不能有效去除毒素。也就是食品一旦被这类细菌产生的毒素污染,不论是冲洗还是高温加热,依然能致人发病,甚至有致人死地的能力。02哪些食品要注意?/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发酵米面制品、发酵的椰子及其制品、变质的银耳木耳很容易被这种细菌污染并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消费提醒里,涉及了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银耳和木耳。上述食品未及时冷藏保存或超过保质期,食用引发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风险增大。鲜河粉和粿条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1、不建议买鲜银耳,最好买干银耳;木耳也建议选购干木耳,如果是鲜木耳,注意不要吃已经有腐败迹象的,比如发粘、流水、有异味等。清洗、加热都无法去掉毒素2、泡发木耳应当勤换水或者放在冰箱冷藏室泡发。不要一味追求长时间泡发,只要泡开了就可以,避免出现浑浊、发粘和异味。3、其实炖银耳并不需要泡发,稍微清洗一下就行了,无非是炖的时间长一点而已。干制银耳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