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瓠[hù]子,又名水瓜、葫芦瓜、夜开花、蒲瓜,能解消肿暑,在夏季深受市民喜爱。可就在前天,江苏姜女士一家三口人却被一个苦瓠子“毒”倒,上吐下泻数十次,医院,92岁老母亲还一度休克病情危重。吃了瓠子烧鸡汤半小时后上吐下泻几十次
“家里还有一锅鸡汤,买点菜做配料吧!”前天中午,62岁的姜女士让丈夫买点蔬菜回家。想到夏天瓠子上市,且鲜美解暑,杨先生就在菜市场买了一条瓠子。
中午11:30,瓠子鸡汤做好后,杨先生尝了一口,“怎么这么苦啊!”姜女士和92岁的母亲徐老太也发现瓠子入嘴极苦,可是舍不得浪费鸡汤,硬是把汤喝掉了。而杨先生怕苦,只吃了点鸡肉。
没想到,才过了一刻钟,三人都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姜女士和徐老太症状尤为严重,呕吐、腹泻几十次,整个下午都没法离开卫生间。症状稍轻的杨先生发现,呕吐物和排泄物最后都呈红色,跟果酱类似。
老太一度休克苦瓠子导致食物中毒随后,接医院进行急诊治疗。
“检查过后,断定这是食物中毒。”该院接诊医生陈亚平认为,根源就在于这有苦味的瓠子。由于呕吐和腹泻次数过多,姜女士和徐老太均出现了意识模糊,皮肤缺水干燥,生命体征很差。幸好杨先生所食不多,病情稍轻。
“我们还发现患者不仅循环差,体内出现炎症,还因为中毒导致了肝损伤。”陈亚平表示,由于92岁老太年龄过大还有一系列基础病,入院后血压很低,一度出现休克。两人病情危急,立刻被转入监护室进行抢救。经过治疗,生命体征趋向平稳。”
徐老太经治疗后生命体征转为平稳
专家提醒苦瓠子有毒,不可食用
医生介绍,一般的瓠子并不发苦,瓠子发苦的原因,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名为碱糖甙毒素的植物毒素,毒性很大。中毒轻者会有头昏、恶心、乏力等症状,重者则可能出现呕吐、腹泻、脱水等情况,更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此外,除了苦瓠子,一些蔬菜类食品如果食用不当也会发生食物中毒,比如:四季豆如果没有充分加热、彻底熟透,食用后就有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另外,皮肉青紫发绿不成熟或发芽的马铃薯、半生不熟的豆浆以及未炒熟的黄豆粉也可引起中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
对于市售的瓠子是否有毒,从表面上看难于辨别。“含有碱糖甙毒素的瓠子和一般的瓠子单从外形上并不容易鉴别,但是一些苦瓠子的形状像白炽灯泡,有的外表凸凹不平。”林雪建议,最佳方法是先切一点舔一舔,有苦味即有毒,不可食用;炒熟的瓠子如发现有苦味,应连同锅里的其他食物一起丢弃掉。
来源:扬州晚报记者王诗韵、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该文章发布已授权)
苦的蒲瓜小编也曾吃到过,现在想想也是后怕啊!下次吃到苦的,一定不能再多吃,同意的请点ZA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