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食药安办消费警示:谨防误食
有毒动植物引发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动植物或摄入因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动植物食物引起的中毒。
一、常见的天然有毒动植物食物及中毒预防措施
(一)四季豆
四季豆中含有红细胞凝聚素和皂甙的天然毒素,长时间加热而被破坏。其中皂素对胃肠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植物血凝素则有凝聚和溶解红细胞作用。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头痛等,部分病人有胸闷、心慌、冷汗、手脚发麻、四肢麻木、胃寒等。所以,食用四季豆时,一定要煮熟焖透,使其完全失去生鲜时的绿色,完全没有豆腥味才可以食用。千万不要为了颜色的鲜绿、口感的爽脆和节省时间而造成中毒。
(二)马铃薯
未成熟(青紫皮)、发芽或变黑绿色、腐烂的马铃薯不可食用,其中含大量龙葵素(又名茄碱)的一种弱碱性糖甙毒素,易溶于水,遇醋酸极易分解,高温煮透亦可破坏毒性,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对呼吸中枢及运动中枢有麻痹作用,对红细胞有溶血作用。其中毒表现主要为咽部、口腔黏膜有刺痒烧灼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炎症状。在食用时,有少许发芽的马铃薯,应深挖去发芽部分,并浸泡半小时以上,弃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倒去汤汁才可食用,也可煮马铃薯时加些米醋,使毒素分解。
(三)黄花菜
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化学成分,进入人体后被迅速氧化生成一种叫二秋水仙碱的剧毒物质,此毒对组织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出现恶心、呕吐、口渴、喉干等中毒症状。预防鲜黄花菜中毒最好食用干制黄花菜,少食用凉拌鲜黄花菜;若食用鲜黄花菜,吃前必须经水浸泡两小时以上,或用开水烫,以除去汁液中的秋水仙碱,烹调时必须彻底炒熟后再食用。
(四)毒蘑菇
野蘑菇生长在夏秋阴雨季节,其中毒蘑菇含有有毒毒素,甚至剧毒,吃了以后可以引起中毒或死亡。其有毒成分较为复杂,一种毒蘑菇可能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可能存在于多种毒蘑菇中。根据毒蘑菇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及其对人体器官的损害,而引起不同的中毒表现,且毒蘑菇极难辨认。因此,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千万不要随意采摘野蘑菇食用。
(五)木薯
木薯含有亚麻仁苦苷有毒物质,它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会生成毒性很强的氢氰酸。氢氰酸可造成人体组织缺氧,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致死。预防木薯中毒,在处理方法上可利用氢氰酸遇热挥发的特点或氰甙易溶于水来除去有毒物质。食用木薯前要先剥去薯皮,用水浸泡薯肉,蒸煮时要将锅盖打开,使氢氰酸挥发后方可食用。禁止生食木薯。
(六)腐烂或腌制的蔬菜
亚硝酸盐是谷类、蔬菜、水果的天然成分。亚硝酸盐含量在新鲜蔬菜中无明显变化,但是随着蔬菜腐烂程度的增长而迅速增高,尤其是腌制的蔬菜在8天左右达到亚硝峰期,含量最高。亚硝酸盐中毒表现为头昏、头晕、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嗜睡及烦躁不安。主要症状为口唇突然青紫,指甲及全身皮肤呈紫黑色或蓝褐色,严重者可死亡。所以,腌制蔬菜一般应在20天以后再食用。
(七)河豚鱼
河豚鱼的有毒物质为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倍,不足1mg就能致人死亡。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鱼死后内脏毒素可渗入肌肉,而使本来无毒的肌肉也含毒。产卵期卵巢毒性最强。目前河豚毒素尚无特效解毒剂。因此,预防河豚鱼中毒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不要食用河豚鱼。
二、治疗措施
若不慎中毒,一是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就地收集封存,以备检验;二是第医院进行催吐、导泻、洗胃等紧急处理;三是注意保存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便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大鹏新区食药安办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