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周二)CGPI名师云讲堂系列第四讲“见微知著—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看我国公共卫生及应急体系”在“钉钉”直播间开讲。
本次云讲堂由学院公益研究中心总监程芬老师主持,邀请了国际公益学院教授、中国狮子联会前会长尤红,和环境毒理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志伟教授一起分享和探讨。线上多位EMP同学校友、公益界伙伴及社会公众爱心人士参加听讲,课上踊跃发言互动积极。
国际公益学院尤红教授
尤红教授分享节选尤红
国际公益学院教授
中国狮子联会前会长
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白求恩医科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
特别高兴能与大家相聚云讲堂,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我国的公共卫生和应急体系的基本情况。
第一,公共卫生与公众健康。
公共卫生是以保障和促进公共健康为宗旨的公共事业。这项公共事业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第一、预防和控制疾病与伤残。
第二、改善与健康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第三、提高预防保健与必要的医疗服务。
第四、培养公众的健康素养,创造人人享有健康的社会。公共卫生是促进大家健康的一项公共事业,是要创建人人享有健康这样一个社会。
第二,关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
9年最新启动的医疗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11年,医改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障的制度,我们把它叫“四梁八柱”的改革。四梁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制的改革,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药品供应体系的改革。
公共卫生服务体制改革也是我国医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四个支撑体系: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从国家卫建委,到省、地、市、县、乡镇,到村、卫生室等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都有疾病预防控制的体系。最小到预防接种,最大到国家的一些规划等等,这是第一个体系。
二是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来管理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生产饮用水、公众场所。比如酒店饭店甚至理发店都要有卫生许可这是第二个支撑体系。
三是医疗救助体系。包括急救中心、医院、供血机构。
四是应急体系。应急体系一旦启动,除了上面这些部门以外还包括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这些专家们的参与。最后实际支撑这些体系的,尤其在非典以后我们国家加强和完善了监测、预警和报告信息网络的体系,也就是卫生信息和社会的信息。
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应该是政府主导、社会动员、人人有责,所有行动由国家、政府统一协调指挥,但是学术机构、媒体、企业、医疗服务机构、社区等等都和公共卫生体系相关。在这次新冠抗疫救援过程中,我们国际公益学院的学员们作为社会组织的成员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公共卫生体系的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疾病管理、健康管理及三级预防这3个方面,它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疾病预防和控制、健康促进,使人民群众能够延年益寿,延长寿命。
第三,我国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我们国家规定的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和社会安全事件类这四大类。
公共卫生事件也包括四大类: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各种重大急性中毒事件和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突发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危害性、综合性、系统性。
我们国家根据事情的性质、危害的程度、波及的范围,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一级为红色预警(特别重大),二级为橙色预警(重大),三级为红色预警(较大),四级为蓝色预警(一般)。根据级别不同规定了国家在哪一个级别发布。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一案三治,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治。管理体制主要以政府为核心,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集成组织、公民个人甚至国际社会也要参与,这是一个管理体制。第二就是工作机制,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上边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也有国家应急部,各个部委各自履行责任。
法律体系我们有宪法规定,另外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有四级法律体系,比如说传染病防治法,比如说学校工作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每个级别都不同,那应急预案在我们国家也根据发病级别不同也有若干的应急预案。
公共卫生与应急体系既是健康问题也涉及到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国际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我们国家“健康中国”的规划当中也提到要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还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建立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的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依法结合,这就是公共卫生要实现的目标。
孙志伟教授分享节选孙志伟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环境毒理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各位老师、同学、朋友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新冠疫情条件下我们的公共卫生体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先了解一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COVID-19。这里面CO是冠状的意思,VI是病毒的意思,D是疾病的缩写,19是这个病发生的年份是去年年。新型冠状病毒它是一个单盖的RNA病毒,比如SARS、流感、这些病都和它有关系。它引起的既是传染性疾病,我们也叫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叫重大突发病毒事件。
我们再普及一下传染病防治的知识,对于传染病来讲最主要有三个要素或者三个环节,有所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控制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才能控制一个传染病的发生。
公共卫生一定要政府主导来做,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组织某一个个人投钱能做的事。所以我要强调,公益性预防和政府主导是公共卫生最明显的特征。
我们经常说疾病分布里这四个用临床医生比较形象的表述说传染病或者新冠有一个存量和增长的问题,所谓的存量就是露出水面或者确诊的冰山尖就是病人,真正的增长都在水下。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说我们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教训,我个人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虽然公共卫生是一个健康的问题,但是它会影响公共安全甚至国家安全。
第二、我们中国的医药卫生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做了十年,但基本上没太触及公共卫生体系,亟待深化改革。
第三、我们法律是有的,预案是有的,但效果没有像想象得那么好,所以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都需要加强。
最后,希望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素养。大家提出问题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解决问题的人很少。提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我们怎么针对这些问题去做改变、去解决这些问题,那才是最实际的。
关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具体说几个问题:
一、我们要加强国家的规划。至少疫情反映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现在的公共卫生体系和我们的规划是满足不了国家战略需求。
二、坚持和落实预防为主的路径。政府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要加大投资力度,包括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提高应急决策能力。应急和管理它本身是科学的,一定是靠科学、制度、体制去做这件事。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建立一套及时有效的突发事件或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体系。
四、人才培养及教学科研搭建。
结语这次的新冠疫情对我们整个民族应该说是一个成长,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能够基本控制疫情,体现了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及人民的团结一心。冬季过去春暖花开,我们应当痛定思痛,然后理性思考亡羊补牢,把我们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我们国家的制度做得更好。——环境毒理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志伟
推荐阅读
#3月打卡挑战#丨CGPI名师云课堂:相约周二20:00,不见不散!
第一讲:王振耀:“疫”战时刻——关于中国国家应急管理制度的思考
第二讲:社会组织如何有效参与抗疫行动?
第三讲:商业向善——疫战中企业如何践行社会责任
本文源自国际公益学院
统筹薛炜、王阳责编张弛
↑点击窗口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