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妈妈,
您给孩子吃零食吗?
吃的啥呢?
关于这个问题,妈妈们自动分成两派:反对派支持派。
反对派认为:零食=添加剂+色素+香精=不健康
而支持派则认为,现在孩子接触到零食的机会太多了,根本无法避免。
与其一味地禁止孩子吃零食,还不如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的选择零食,只要控制好量,吃一些也无伤大雅。
您将看到
⊙零食,真的“百无一用”吗?
⊙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让孩子吃些零食?为什么?
⊙哪些零食对孩子来说是有益的?我们如何选择?
⊙零食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如何科学的吃零食?
针对以上等等问题,我们请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杨文利医生,看医生怎么说……
医院专家怎么说
请您点击视频↓↓
本期内容关系每个孩子的健康利益
若有启发帮助欢迎转发
请让更多的人受益
零食真的是“万恶之源”吗?
很多妈妈对零食有着很大的偏见,一提到零食,就立马跳脚,认为零食是万恶之源:
小孩子怎么可以吃零食!
吃零食会蛀牙!
会长胖!
会营养不良!
会生病!
可您真的了解过零食的定义吗?
您是否对零食有着刻板印象,认为只有膨化食品、碳酸饮料、糖果等才叫做零食?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视频中杨医生提到,零食通常是指一日三餐时间点之外的时间里,所食用的食品,跟食用的时间点有关,跟种类无关。
比如我们额外吃的水果、酸奶等,这也都算零食。
所以,家长不要一说到零食,就觉得孩子一定不能吃,这不是绝对的,而是要根据孩子的需求适当摄入的。
人们可以通过一日三餐来满足对营养素的生理需要,没有必要再去吃零食。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吃一些零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比如我们学龄期的孩子,他上学期间虽说差不多跟我们一样吃三次正餐饭。但是因为他的活动强度比较高,会有体育课或其他课程,会产生一些体力以及脑力的活动,这时我们就要选择一些简单的、易携带并且营养卫生的零食加餐。
比如在早上7点多吃完早餐,到中午12点吃午餐之间,进行食物的补充,让孩子顺利度过两餐之间的间隔。这种情况下,是可以吃一些零食的。
想让孩子吃得好,这些零食不可少
相信不少家长都听说过、甚至吃过“五毛零食”。
比如五毛钱的辣条、五毛钱的糖豆、五毛钱的腌制零食等等。
这些价格在五毛钱左右,又因其“味美价廉”而备受中小学生喜爱的休闲零食被统称为“五毛零食”。
可今年7月15日,张家口一家4口因为吃了在小卖部买的真空包装的鹌鹑蛋、火腿肠、凤爪、小鱼,不幸食物中毒,其中一名14岁少年抢救无效死亡。
年3月19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一名13岁少年因为吃了劣质辣条不幸离世。
同月21日,在安徽上学的17岁学生小袁吃了两三袋“泡泡鱼”和两个果冻后去世。
图片来源:怀安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