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蘑菇中毒,这些辨别毒蘑菇的ldqu

治疗白癜风的外用药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多雨季节

小伙伴们外出游玩要注意啦!

看到野生蘑菇

绝对不能采!

因为你不能保证你采到的蘑菇没有毒!

每年的4-6月份是野生蘑菇生长旺季

也是蘑菇中毒的高发季

根据卫生计生委通报的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全年食物中毒事件总报告起数和总死亡人数的40.2%和73.6%。

毒蘑菇与食用菇在外形上没明显区别,仅凭肉眼难以鉴别,而且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经烹调加工或者晒干都不能消除。毒蘑菇中毒主要临床为:除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外,严重的可导致抽搐、痉挛、昏迷,而神经精神型的中毒毒蘑菇病人可产生幻觉、狂笑、手舞足蹈、出现幻视症。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误食毒蘑菇而中毒的死亡率极高。

为了吃,很多小伙伴们也是拼了,江湖上流传着“辨别毒蘑菇”的方法,然而并没有科学依据。它们不但不能帮你大饱口福享受美食,轻信并实践这些方法,反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谣言一

长的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普通。

致命白毒伞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纯洁朴素的颜色,还有微微的清香,符合传说中无毒蘑菇的形象,很容易被误食。然而,也有一些美貌与安全并重的可食蘑菇种类。比如鹅膏属的橙盖鹅膏,具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很萌,有“鸡蛋菌”的别称,另外如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都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

谣言二

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所有的蘑菇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它们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环境的“清洁”和“脏乱”与生长在其中的蘑菇是否有毒无关,长的像鸡腿的可食用菌毛头鬼伞(俗称鸡腿菇)就经常野生在粪便上,而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谣言三

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这是流传得最不靠谱的谣言,始作俑者也是脑洞大开。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古法提炼的砒霜纯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有可能验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而用生姜、大米、生葱来验证毒蘑菇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谣言四

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有的毒蘑菇的确具有分泌物受伤变色,但有一些多汁蘑菇受伤后,有乳汁分泌,同时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不仅没有毒,而且还是美味食用菌,如多汁乳菇(俗称奶浆菌)。

谣言五

毒蘑菇虫蚁不食,生蛆、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实际上许多剧毒的蘑菇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有一些对蚊虫、果蝇无害的蘑菇,却对人有致命伤害,例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但人吃了就会中毒。

谣言六

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同时生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往往有鳞片,是鹅膏属的识别特征,而鹅膏属是伞菌中有毒种类最为集中的类群。也就是说,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但是,这条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全世界约有种大型真菌,形态和成分都具有很高的多样性,辨别它们是否有毒需要专业知识,并非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所能胜任。因此对于野生蘑菇,唯一安全的办法是绝对不要采食。

风险提示:为了生命安全,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不要在流动摊贩处购买,如果误食了毒蘑菇催吐和及时就医是最有效的办法。

1、催吐是食物中毒最常用的自我急救方法,中毒者应立即进行催吐。

2、医院进行治疗,千万别拖延。

3、有人发生中毒后,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医院进行检查。

4、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常见毒蘑菇:

▲黄粉末牛肝菌(俗名:黄蘑菇)

▲网孢海氏牛肝菌(俗名:红牛杆菌、见手青)

▲淡红毒鹅膏(俗名:白毒伞)

▲灰花纹鹅膏菌

来源:龙华创食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ongdu.com/szqw/5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