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收的秋季,新鲜的果蔬、肥美的海鲜总是让人忍不住饱餐一顿。然而,随着天气转凉,人们大都以为食物不会像夏天那样容易变质。其实不然,食物更易发生污染,且腐败变质的表现并不明显,使得秋天成为了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一些食品原料如马铃薯、四季豆等自然毒素含量增加,一旦食品加工不当就会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
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及食品:
一是沙门氏菌,易受污染的食品有肉、禽、蛋、鱼、奶类及其制品等;
二是葡萄球菌,易受污染的食品有奶类及其制品、糕点、熟肉等;
三是蜡样芽孢杆菌,易受污染的食品有剩米饭、米粉、奶、肉、豆制品等;
四是志贺氏菌,易受污染的食品有冷荤凉菜等;
五是副溶血性弧菌,易受污染的食品有海产品、熟肉、咸菜、禽肉、禽蛋等;
六是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易受污染的食品有熟肉、牛肉、牛奶及其制品,蛋及蛋制品、蔬菜、水果、饮料等;
七是变形杆菌,易受污染的食品有熟肉以及内脏的熟制品、凉拌菜、水产品、剩饭等。
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副溶血性孤菌食物中毒,出现突发高烧、伴有呕吐、腹痛、腹泻的情况。这就是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状。这个时候,医院检查。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就会出现腹痛、呕吐、恶心的情况。如果你的呕吐情况特别严重的话,那么很可能是因为你吃到了被细菌污染的肉制品、剩饭、奶制品等等。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也叫肉毒中毒,这个时候在所有细菌中毒中,这种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它的表现症状有很多,比如头痛、头晕、呕吐、恶心。具体的表现有:眼睑下垂、视力模糊、睁眼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严重时,会造成病人的死亡。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吃了被细菌感染的咸鱼、肉罐头、臭豆腐、豆酱、面酱引起的。
食物中毒,不是一件小事,医院检查和治疗,不要耽误了病情,以免出现更严重的伤害。了解一些饮食禁忌,不要吃剩饭,要注意饮食的健康和卫生,这些才能从根上解决食物中毒的问题。
礼县食药监局关于预防秋季食物中毒的风险提示
一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由于秋冬季同样也是细菌滋生的活跃期,也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提醒广大市民不要放松警惕,外出就餐时,要选择信誉度高证件齐全的饭店,同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二是谨慎食用冬季药膳。含有毒性药材加工的药膳,若加工、食用方法不当,极易引起食物中毒,广大群众要在充分掌握食药两用药材,特别是附片、草乌等毒性中药材的烹制方法、食用知识或在专业人士指导的情况下才能加工食用。
三是预防腌制类食品中毒。腌制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很多盐,在腌制发酵过程中容易产生如亚硝酸胺等有害物质而引起中毒。
四是安全食用火锅。秋冬季来临,火锅成为广受消费者欢迎的餐饮方式之一。吃火锅时要坚持生熟分离、防止交叉污染;各类食材必须充分煮熟煮透,方可食用;慎用海鲜产品、四季豆、野蘑菇、鲜黄花菜等食品,防止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五是采购腌腊食品、灌肠、卤菜等,切忌只贪图颜色红亮,要看内在品质、经营环境,要索证索票。
六是四季豆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正确的烹调方法是充分加热、煮熟焖透,使豆外观失去原有的生绿色,没有豆腥味。而面豆加工处理方法复杂,较难消除其生物毒素。
礼县食药监局建议广大市民慎吃四季豆,要求各类餐饮单位尽量不购买和供应面豆。提醒广大市民尽量做到:
1.生鲜食品最后买。买菜时看清食物标签上的保质期,挑离当天最近的批次。生鲜、冷冻食品宜最后再买,减少暴露在室温中的时间,并且要放入保鲜袋单独存放。
2.买完就回家。买菜时要目的明确,买完东西立刻回家,不要中途去做其他事,并养成回家后立刻把生鲜冷冻类食品放进冰箱的习惯。
3.洗手要彻底。烹饪前后,处理生鲜食材前后,途中上厕所、给宝宝换尿裤或接触宠物后,都不要忘记清洁手部。
4.厨具分类用。就菜刀和菜板而言,要分成杀鱼用、切肉用、切果蔬用。使用完后注意消毒杀菌,厨房抹布也要消毒,然后悬挂风干。
5.微波炉解冻。冷冻食品不要在室温下解冻,以防细菌滋生,最好利用微波炉解冻功能。另外,冷冻食品不宜反复解冻,最好一次解冻一次吃完。
6.高温烹饪肉。加热肉和鱼的温度准则是,中心部位在75℃以上的条件下至少1分钟。另外,吃烤肉时,夹生肉片的筷子和吃饭用的筷子要分开。
7.冰箱要恒温。不要频繁打开冰箱取放食物,以免影响冰箱制冷功能。冰箱冷藏室温度宜保持在10℃以下,冷冻室温度宜保持零下15℃以下。
8.不要舍不得。有些过了保质期的食物,或者未过保质期但已有异味的食物,不要舍不得,最好丢掉,以免因小失大。
9.正确选择食品包装袋。食品用塑料包装袋外包装要有中文标识,标注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并在明显处注明“食品用”字样,无异嗅、无异味的,尽量选用不加涂、镀层的材料。采购食品时,最好选用原始纸质的包装或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为宜。
审核:党海文编辑:韩治科
礼县食药监局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