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闷热潮湿的夏天,食物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稍有不慎很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就在近期,韩国一所幼儿园内有百余名儿童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经检查,病因是孩子们吃了未完全烹熟的牛肉,感染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所致。图片来源:微博无独有偶,日本埼玉县的15所学校,近期也出现了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共人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经查明,是由于一家餐饮企业提供的餐品出现了问题。即使一直在强调食品安全问题,但每年夏季,有关食物中毒的新闻仍高频突发,对儿童健康存在着巨大威胁。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食物中毒类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希望能帮助各位家长,时刻警惕食品安全,守护孩子舌尖安全。什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顾名思义,是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约占临床食物中毒类型的50%,常见病原菌有以下几类:
01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形式。多由动物性食品引起,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其次为禽肉、蛋、乳制品等。
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起病急骤,常伴恶寒、发热,同时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继而发生腹泻,一天数次或十几次。
02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常见于夏秋季沿海地区。海产品的带菌率很高,尤其是海鱼、虾、蟹、贝等;其次是盐腌制品,如咸菜、腌肉等。
同样起病急骤,初期表现为寒战、阵发性且部位不定的腹痛,伴恶心、呕吐;继之轻度发热,以腹泻为主要症状。
03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蜡样芽孢杆菌,一般存在于剩菜剩饭、酒酿、甜点,以及乳、肉类等食品中,临床表现多为呕吐或腹泻。
主要是由于食品在常温环境中长时间放置,导致蜡样芽孢杆菌迅速繁殖。有一点要注意,引起此类中毒的食品大多无变质现象,生活中需格外小心。
04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肉毒杆菌毒素,多存在于腌肉制品中,特别是腊肉、腊肠及罐头食品;其次是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瓣酱、豆豉,或不新鲜的肉类。
这是一种嗜神经毒素,初期表现为乏力、头晕、头痛等,极少数会有胃肠道症状。但之后会出现面部、口咽,甚至呼吸肌麻痹,严重的会呼吸衰竭。
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我们从食材的购买、准备、烹饪、上桌、贮存五个步骤,分别讲解。
01
选择安全新鲜的食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选购时,要注意查看食材是否新鲜,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按贮存要求存放,特别是一些熟食制品、蔬果肉类。
02
仔细清洗、生熟分开
在清洗、切配、贮存的整个过程中,生食、熟食要分开处理;接触过生肉或鸡蛋的碗器,也要及时清洗,以免交叉感染。
03
烹制食物要彻底熟透
未熟透的食物,仍会携带病原体,或寄生虫,所以一定要用高温彻底烹调,直至食物完全熟透,不要生吃各种肉类和鸡蛋。
04
趁热进食煮好的食物
在室温环境中,存放食物的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放置的时间越长,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趁热进食,才最安全。
05
干净餐具、分类贮存
剩菜剩饭,最好在烹饪后2小时内放进冰箱。首先要用干净的碗具分装密封食物,其次不要生熟混放,以避免二次污染。
06
加热放置过久的熟食
熟食冷却后,微生物会开始大量繁殖,如果要食用放置了一段时间的食物,一定要再次彻底加热,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07
反复洗手、反复洗手
在处理食材,或进餐前都应把手洗净。需要格外注意一点,当手刚接触过生食,又要去接触熟肉、蔬菜时,必须要洗手。
不慎“中招”,应该怎样处理?食物中毒怎么办?有以下几种常用的解毒方法,具体如下。
01
催吐、导泻、解毒
有的食物中毒患者,想吐但吐不出,想排也排不下去,十分难受,此时可以采取催吐和导泻的方法。
催吐方面,取食盐20g加开水ml融化,冷却后喝下,如果仍吐不出,可多喝几次。也可以用鲜生姜g捣碎取汁,兑温水ml冲服。
若仍无作用,也可以用干净的筷子或手指刺激咽喉,引发呕吐。但如果出现了神志不清,此时是绝对禁止催吐的,以防呕吐物堵塞气道造成窒息。
成功催吐后,要大量饮用温开水,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密切观察病情。
导泻方面,如果距离进食时间已经超过了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少量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解毒方面,如果是因为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海产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ml加温水ml,稀释后一次服下。
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的饮料灌服。
02
食物留样,及时就医
如果症状较严重,出现高热、昏迷等情况,医院就诊。同时,要保存吃剩的食物,以方便医生检测中毒原因。
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对于肠胃本弱的宝宝而言,更是如此,饮食安全千万不可忽视!
互动留言话题:如果发现孩子食物中毒,您会怎样处理?
-往期精彩推荐-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lintingtingyougab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