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传着一些没品笑话,
例如云南省的朋友们
一般都吃野生菌中毒过之类,
但你知道吗?仔细翻阅相关新闻后,
我发现湖南的朋友们
吃野生菌中毒病例也比比皆是!
近日,家住东安县的丁丁(化名)因误食毒蘑菇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治疗。
据丁丁爸爸介绍,6月5日,丁丁奶奶在山上采摘完蘑菇于当天中午进行烹饪,一家人都有食用。第二天凌晨,一家四口开始出现腹痛、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
医院就诊后,经诊断为毒蘑菇中毒。其中,丁丁病情危重,7日晚,他被医院重病医学一科治疗。
“我妈妈到外面采的蘑菇,四五朵的样子,一家人吃了。因为以前都是那样吃的。我们那个县城都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丁丁爸爸说。
入院时,丁丁精神差,呈现出烦躁不安的状态。医生抽血检查发现,丁丁的谷草转氨酶(临床一般常作为肝脏疾病、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项目)是正常标准的倍左右。
医生立即给丁丁导泻,并建立“生命通道”,进行血液灌流术、血浆置换术及血液净化术清除毒素等对症处理。目前,丁丁仍需继续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丁丁全家食用野生菌中毒不是个案。6月7日,医院收治了一名三岁男童。6月5日当天,男童和两岁的弟弟食用了爷爷采回来的野生蘑菇,随后出现了中毒反应。
医院,于7日凌晨死亡,家人紧急将哥哥转到长沙进行治疗,但哥哥最终也因为呼吸功能器官衰竭死亡。
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新萍介绍,近半月,重症医学一科收治了多例毒蘑菇中毒的患儿,这些中毒的患儿都是家长自行采摘并食用野生菌类后中毒的。
陈作红长期从事毒蘑菇及其毒素研究。就在6月11日,他还特意赶往永州零陵区去年一毒蘑菇中毒现场采集标本。去年,当地居民误采误食了丝盖伞,导致多人中毒。在现场,陈作红采集到了大量导致神经中毒的翘鳞蛋黄丝盖伞和小毒蝇鹅膏。
陈作红告诉记者,在国内,湖南属于蘑菇中毒高发区,仅次于云南。在湖南,剧毒的鹅膏菌主要集中在6~7月份发生、亚稀褶红菇集中在7~8月份发生。因此,陈作红建议在野生蘑菇高发季节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陈作红指出,一些有毒的野生菌与可以食用的野生菌形态上很相似,民众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导致误采误食引起中毒
“蘑菇形态千差万别,对于非专业人士,无法从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够将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区分开来。”陈作红说。
因此,对于民众来说,除非某些经常采食的野生菌种类,例如,松乳菇,又称枞菌或寒菌,可以采食外,对于其他的种类建议不要采食。在湖南的湘西地区,老百姓只采食枞菌,当地很少发生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从陈作红展示给记者看的剧毒蘑菇图片来看,毒蘑菇在外观上十分具有迷惑性,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只有外观鲜丽的蘑菇才是毒蘑菇。
万一食用了毒蘑菇该怎么办?
陈作红表示,一定医院检查和及时治疗,他特别提醒:“凡是误食后有潜伏期在6小时以上的,也就是说吃了蘑菇后6小时才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型症状的,医院去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全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