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服务单位的实际管理中,我们的有效管理基本是从人到食品制作,再到设备的管理,今天食安君带大家了解下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下文章精选了部分《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汇编》的内容。
一.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目录
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2.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3.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4.从业人员工作服管理制度
食安君这里节选了第一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凡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应急性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查体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八)从业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遵守各项食品安全操作规程。
二.食品管理和加工制度
目录
5.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制度
6.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7.粗加工切配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8.烹调加工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9.面点加工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10.凉菜加工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11.裱花加工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食安君这里节选了第六节: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贮存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贮存场所、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设置纱窗、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防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性质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
(三)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四)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设置可正确指示温度的温度计,定期除霜(不得超过1cm)、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符合相应的温度范围要求。
(五)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六)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七)除冷库外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设施。
三.设备和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目录
12.现榨饮料管理制度
13.食品留样管理制度
14.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制度
15.食品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16.餐(前)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7.食品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18.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19.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制度
20.餐厨废弃物管理制度
21.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制度
22.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食安君这里节选了第二十二节: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一)目的
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迅速做出应急响应措施,并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使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掌握相关情况,取得指导和处置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方案。
(二)定义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指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职责
1、本食堂(宾馆、酒店)负责人负责于第一时间立即向市食品化妆品监督所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情况。
2、本食堂(宾馆、酒店)食品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对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并配合相关部门分析和处理。
3、本食堂(宾馆、酒店)食品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必要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对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统筹协调和尽快解决。
4、本食堂(宾馆、酒店)负责人在发生疑似或认定为食品安全事故后,负责配合执法人员对可疑食品进行封存、留样(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克,在冷藏条件下保存48小时)及现场控制等具体工作。
5、本食堂(宾馆、酒店)各相关部门负责本岗位的食品安全生产工作,如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后,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原因调查和分析,妥善处置所涉及的不安全食品和原料。
(四)工作程序
1、报告原则
每名员工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或越级报告本食堂(宾馆、酒店)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
2、报告程序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本食堂(宾馆、酒店)各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对于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要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并在2小时内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1)初次报告
尽可能清楚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
(2)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3、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食堂(宾馆、酒店)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对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原料立即封存,放入冷藏冰箱(柜)等待调查人员查验,禁止继续食用和擅自销毁可疑食品、原料;对制作、盛放可疑食品的工具、容器以及厨房等可能的中毒现场进行控制;在执法人员到达后,积极配合执法人员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五)责任追究
1、本食堂(宾馆、酒店)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必须保持每天24小时联络畅通,对无法联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2、本食堂(宾馆、酒店)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如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实事求是上报,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如因报告不实,影响领导决策,影响事件处理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哪一级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的问题,由哪一级负责。对因迟报、漏报、瞒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
看完这些是不是意犹未尽呢,由于原文较长,食安君只能先精选部分,大家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全文。
食安规范团餐峰会安全
经营许可拼多多安全培训
分享我们让朋友了解食品安全 白癜风好治愈吗白癜风医院乌鲁木齐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