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30,
知行支教小队
年7月23日,“知行”支教小队一行九人从北京出发,前往张家口市东望山乡葛裕堡村,开启二零一九年暑期共计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支教
历程
0
1
初来乍到
在去支教之前,我们了解到当地条件艰苦,为了更好地开展支教工作,我们进行了前期物资采购。
去到村里以后,我们第一时间与孩子们熟悉起来,了解到许多小朋友的喜好和学习状况。
物资采购
上课时的孩子们都特别认真听讲和思考,有个女孩问上大学有什么用,面对这个问题,组织语言之余我们不禁感叹自己甚至没有好好思索过这个问题。刚来第一天,接触到的远比想象的更多样也更复杂,要学会适应并且灵活应变,需要一些时间。
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早操
初次相遇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可爱,也真切感受到了农村教育开展的一定难度。回到住处的途中,村民们三三两两坐在村口闲聊,村口广播里放着当地传统戏曲,一片安稳宁静里,大家对第二天的日程同样充满了期待。
0
2
渐入佳境
远离了都市的繁华,生活变得简洁而温馨。备课与上课,总结与反思,对课程内容的讨论与完善,我们越来越适应这简单又繁忙的生活。
过于创意科学我们在正式支教前的一次备课时选择了一项需要团队协作同时可以发挥孩子们创造力的活动——介绍平衡原理、制作风筝、绘制风筝、放风筝。因此我们在来到村里以后对创意科学进行二次备课。主要内容是自己亲手做一个风筝并且试飞,这个过程十分波折,但我们也意识到如果要教好孩子们也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风筝课备课与授课
孩子们对课程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兴趣,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其中,固定龙骨、画画涂色、放飞风筝……有些小男生在风筝上写上了名字,画上喜欢的卡通人物;女孩子们则多在风筝上画出蓝天白云、花草树木。看着孩子们放飞一个个带着鲜明特色的风筝,仿佛看到了他们眼中的美好世界。由于颜料颜色并不充足,于是孩子们自己调起颜色,并提出各种稀奇古怪但是妙趣横生的问题。有的孩子是第一次做风筝,甚至是第一次放风筝。尽管风筝不能飞得很高很稳,但是孩子们依然在风里飞速奔跑努力带起风筝,笑声回荡在林间。
做风筝时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略带笨拙的小手,在风筝上画出五彩的图案时,我们每一位志愿者都感受到了他们内心对未来的期望。看着他们拉着风筝肆意奔跑在草地里,我们看到了她们的幸福,小小的又极易被满足的幸福。
人文知识普及的地理课上,我们为孩子们展示了很多有趣的图片,有风景图、国旗以及一些国家的轮廓图。孩子们兴味盎然,每展示出一张图片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猜测地名,或是讲述自己对这些地方的了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深深地投入其中,屏气凝神睁大双眼,向往着外面的世界。
人文知识普及之地理课
七大洲四大洋以及一些重要国家的风俗人情,在地图上旅行,感受多元的文化和不同的生活,这是讲地理的初衷,世界不仅仅是眼前的玩耍、伙伴、作业、必背课文,还有更多更丰富更让人惊叹的东西存在并且时刻发生着。和孩子们讲了饶剑峰的登山故事。“我摸到过”四个字从看到起就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将它讲述出来,我意识到此次支教的真正意义,就是让孩子们可以向外看并且渴望向外看,从而自发审视自己,得到学习的真正动力。
在英语课前,我们一起和孩子们玩了游戏“不听话的小士兵”,我们首先用英语教给孩子们几个简单的指令,例如“sitdown,standup”诸如此类。孩子们玩的乐不思蜀,十分的投入。也让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孩子对英语变得有了好奇之心。
正式上课时我们给孩子们教了两首英文儿歌,使孩子们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也满足了上音乐课的愿望。从"DaddyFinger"到"BigFamily",孩子们认真地大声跟读并理解词义,学会歌曲后还积极进行接龙,课堂氛围欢快有序。
卫生常识课听起来有些枯燥,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卫生常识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养成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旨在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展示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向学生普及卫生常识,掌握必要的卫生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正确看待疾病。
由于其他小组已经讲过一些个人卫生问题,因此我们小队准备的是食品卫生问题和疾病卫生问题。对于前者我们主要通过介绍一些常见食品标签、常见有毒食品以及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来开展,对于后者我们是通过制作“健康通行证”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一些常见的疾病与药品,课后大家交换了自己的“杰作”,并上台分享了自己了解的知识。
0
3
课外调研
因为了解到葛裕堡村最近在开展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与普及。因此我们决定在支教授课之余,对该村进行一个简单的垃圾分类观念意识以及政策现状的调查。
路边的卖肉婶婶(左)诊所的医生爷爷(右)
村里老人(左)小卖部阿姨(右)
“垃圾分类”任重道远,要从城市普及到农村也不是容易的事。虽然我们的调研只是一个课外小调研,但是也让我们大致了解到了葛裕堡村村民们的一些想法以及当地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
0
4
“知行”特辑
支教中途,我们小队的两名同学跟着辐射爱心团队的队长梁泽宇去青边口长城脚下的李荣老人的家拜访了他,这一行,我们知道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人物相关』
李荣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承包荒山亩,29年来,他执着种树,宁可受穷,也不砍树去卖钱。他含辛茹苦,奋斗不息,营造出了外长城脚下数千亩绿荫。站在他家菜园的高地上,他向我们介绍说:“从这里望去,你们肉眼可以看见的树,基本上都是我和村民们种出来的。”
我们在李荣老先生的菜园里看到了很多纯天然的农作物,例如西葫芦、青椒、苋菜、野生油麦菜、玉米还有很多的艾草,出乎我们所料,这些农作物虽然被种植在山上,被种植在板结的土地里,并且没有人工施肥与浇水,但是它们的长势非常好。
李荣老先生说:“大自然的雨水就是最好的肥料,植物的性格和人一样,你一旦对它过于呵护,它就失去了向上的心。”
当然也有失败的案例,例如纯天然的水稻不抗倒伏,种在山上的水稻大多数都歪躺在地上。不过即使山上气候多变,老先生也早就掌握了一套自己的种植方法。
『荒山植树绿林成荫』
李荣老先生和这片土地的缘分始于年春天。村里烧荒开地,遇到大风引发了火灾,第二天他一个人上山,看见很多树都给烧死了,觉得可惜,想着可以做些什么,于是他用存下的积蓄,承包了亩地,开始自己种树。
地理条件也造就了当地多风的气候,“一年两场风,一场刮半年”,春冬两季东南西北风不断,不时带来沙尘暴和冰雹。
刚刚开始种树的时候,村民们往往没有保护植被的意识,一次刚种好的一片树苗被羊群破坏了,李荣心疼得哭出来,但是面对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他并没有索要赔偿。几个愧疚不已的放羊人从此都小心避开李荣的树苗。
刮风下雨的时候,别人往家里跑躲雨,李荣老先生却惦记着刚栽的树苗往山上跑。一次在山上照看树苗,突然而至的猛烈冰雹把他打晕了,醒来头上脸上都是血。春冬之交,李荣便时时担心树林起火,冬天气温低有霜还好一些,春节过后就提心吊胆,“吓得慌,要是一着火根本灭不了。”
『爱国情怀』
除了一些他的事情,李荣老先生说过一些他去过的国家,以及和一些外国友人打过交道。我们后来也得知这位老人是张家口市唯一在人民大会堂发表过演讲的人,也是第一个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农民。但他并不以此为荣,反而教育我们,名利都是很虚的,为国家为人民做的贡献是极大的财富。
此行我们深感获益匪浅,也深刻地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和对中国的热爱。这片山上的土地领受着李荣年复一年的照料,这既是他劳作的日常,也成了他心灵的寄托。
脚下的植物,环山的林树,夜晚的星宿,都在时时刻刻给这位老人继续守护好这片土地的动力。
支教感言
(节选)
0
1
盛心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周,但此次的支教经历却让我感受良多。
支教的日子,孩子们硕果累累,我们也桃李芬芳。支教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人生几何,岁月匆匆,感谢生活让我有了这种经历,如果让我说支教的感受,我会说:“简单并快乐,平淡并享受,付出并收获”
0
2
刘乌拉
支教,也是我的新征程。
0
3
闫祥
支教的我如同一根火柴,偶尔在那片土地上亮了一下,虽然马上就熄灭了,但毕竟留下了光和热,这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在东望山乡葛峪堡村支教的七天里,虽然很短,但对教师身份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它是来自于没有功利天真的孩子们,也是来自于平凡工作的每一滴感动。或许我并没有留下些什么,但是却带走了一个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
虽然这是一个夏日炎炎的暑假,但这个暑假过得是挺有意义的,因为很荣幸并且很高兴地参加了校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成为19年暑期支教志愿者中的一员。
0
4
谭鸿
一路风尘仆仆,一夜星光灿烂,一味苦乐酸甜,一行人为期7天的支教生活在葛峪堡村已然结束,思想碰撞下的成长还在延续。
时间很短,短到不知道如何在真正意义上带来改变,仅仅教授知识远远不够,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转变他们的思想,给他们想象和憧憬的空间,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农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与爷爷奶奶辈之间的代沟让他们很多时候不被理解,烦恼得不到倾诉,进而容易受一些坏习惯和坏风气的影响,所以意识形态很重要,我们与他们聊天谈心,引导他们向榜样学习,不断进步和成长。
0
5
谢雨书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讲到“大学学习并非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来改变命运,而更是为了获得思想来追求自由。”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向孩子们反复传达了“要努力学习去看更大的世界,去收获更丰富多元的思想”的祝愿,同时我们也将自身思想进行了一番洗练——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够深刻体会,才能将自己置于相同处境理解问题,想其所想,虑其所急。公益工作者绝不能以施舍或救星姿态面对工作对象,应当朴实坦诚,时刻保持尊重与善意,时刻拥有同理心。世界是个巨大的回音谷,没有任何一种人类活动能够单向进行且毫无反馈,播撒善意就一定能获得更多的善意。我们聚起星星之火,引燃一柄长明的灯,在今后的无数时日里,不间断地添柴加薪,于是这一路上有了许多足印,有了愈加浩大的声音,也有了温暖有力的回应。
0
6
来泽璐
支教是一腔热血和满怀期待,但也更该首先具备成熟的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天和朋友说,感觉这次实践是对理想主义的劈砍和撕扯。我们太过不足,但却经常信心满满,于是总是接不住现实丢来的刀。甚至我们从孩子们身上学到的比我们教给他们的要多。
-end-
文字
胡亚婷
图片
全体成员
封面
胡亚婷
编辑
胡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