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预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马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常见食物中毒进行风险提示。
一、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中毒后出现恶心、头晕、呕吐、幻视、幻听等症状。自然界有许多菇类含有毒素,不宜食用,普通人并不能辨识有毒无毒,最终因误食而中毒。由于有毒蘑菇与普通蘑菇很难鉴别,仅依靠民间流传下来的所谓经验并非科学可靠,以致时常发生“误食”野生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对于野生蘑菇,目前尚未形成可以用来鉴别其是否有毒的简易科学方法,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对不认识的蘑菇应做到“三不”,即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
二、预防四季豆中毒
四季豆又名刀豆、芸豆、扁豆等。四季豆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蔬菜,生的四季豆中含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毒素。皂甙对人体消化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并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红细胞凝集素具有红细胞凝集作用,这两种成分在四季豆煮熟煮透时被破坏。如果烹调时加热不彻底,豆类的毒素成分未被破坏,食用后会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或头痛、头晕、出冷汗等神经系统症状。烹调加工四季豆时,必须充分加热,彻底煮熟焖透,切忌急火短时嫩炒。
三、预防亚硝酸盐中毒
一般在食用后1至3小时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自觉症状有头晕、乏力、心律快、呼吸急促、严重者会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最严重的可因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导致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或味精加人食物中,或食用了刚腌制不久的腌制菜、腊肉。腌制菜中含有亚硝酸盐,使用之前要反复清洗,过热水。不使用亚硝酸盐自制肴肉、腌腊肉,不使用来历不明的“盐”或“味精”尽量少使用暴腌菜。
四、预防桐油中毒
中毒原因主要是误将桐油当作食用油使用。一般在食用后30分钟至4小时内发病,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精神倦怠、烦躁、头痛、头晕,严重者可意识模糊、呼吸困难或惊厥,进而引起昏迷和休克。不使用来历不明的食用油,桐油具有特殊的气味,应在采购、使用前闻味辨别。
五、预防豆浆中毒
豆浆未经彻底煮沸,其中的皂素、抗胰蛋白酶等有毒物质未彻底破坏。食用后一般在食用后30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等中毒症状。生豆浆煮到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这是“假沸”现象,应继续加热至泡沫消失,待沸腾后,再持续加热数分钟。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沸腾5分钟左右。
六、预防发芽马铃薯中毒。
马铃薯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称为“龙葵素”的生物碱。平时马铃薯中含量极微,但发芽马铃薯的芽眼、芽根变绿、溃烂的地方,龙葵素含量很高。人吃了大量的发芽马铃薯后,会出现龙葵素中毒症状。轻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抽搐等现象,严重者还可因心肺麻痹而死亡。如发芽不严重,可将芽眼彻底挖除干净,并削去发绿部分;然后放在冷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龙葵素便会溶解在水中。炒马铃薯时再加点醋,烧熟煮烂也可除去毒素。
七、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
主要是食用了残留有机磷农药的蔬菜、水果等。一般在食用后2小时内发病,症状为头痛、头晕、腹痛、恶心、呕吐、流涎、多汗、视力模糊等,严重者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昏迷,直至呼吸衰竭而死亡。采购时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蔬菜粗加工时用蔬果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自家种植的蔬菜要过药期再使用。
八、预防自泡药酒中毒
一是不用断肠草、乌头、附子等有毒成分的中草药浸泡药酒。如有养生保健需要自泡药酒的,请在中医师、中药师的指导下进行,并到正规药店采购药物。二是不喝无标签标识、浸泡药材成分不清等来历不明的药酒。
九、预防硫磺熏制食物中毒
为了追求食物的外观漂亮、保存期长,不法商贩常用硫磺熏制食物,常见有金银花、生姜、鱿鱼、鲜食用菌、澡类、柿子及中药材等。硫磺属低毒危险化学品,但其蒸汽及硫磺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剧毒,一般经吸入、食入或经皮肤吸收。潜伏期为30分钟至2小时。轻度中毒后有畏光、流泪、眼刺痛及异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角膜炎,结膜炎等;中毒后出现头晕、头疼、心悸、气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血、全身无力、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中毒性视功能障碍,共济失调,呼出气体有臭蛋味;重度中毒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神志模糊,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惊厥、昏迷,死亡。
发生食物中毒症状,如果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等处理,尽快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余毒素从而减轻有毒物质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医院进行诊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怎么样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