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告知书附野

北京哪里白癜风病看的好 http://m.39.net/pf/a_4781477.html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告知书

广大市民、各餐饮服务单位、野生菌经营商贩:

随着夏季到来,西双版纳各类野生菌进入生长旺季,其中不乏有毒的野生菌。目前我州连续发生4起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导致14人中毒,2人死亡。为有效遏制和防范食用有毒野生菌造成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发布预警公告如下:

一、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危害

野生菌的毒性成分复杂,即便通过烹调、加工或者晒干等方式也不能完全破坏其毒性。中毒临床表现主要有8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表现,严重者可致死亡。食用野生菌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

二、群体聚餐严禁加工食用野生菌

严禁学校食堂(含教师食堂)、单位食堂、集体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群体性用餐单位加工出售、提供、食用野生菌类食品;严禁餐饮单位承办会议、宴席等群体性用餐加工出售、提供、食用野生菌类食品;严禁农村聚餐、家庭自办宴席加工食用野生菌类食品,避免发生因食用野生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三、市场出售野生菌严禁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

野生菌经营户、商贩、个体售卖野生菌,要严格辨别野生菌品种,禁止出售有毒、有害、变质腐烂、难以识别品种的野生菌;严禁添加农药、保鲜剂等非食用物质。经营售卖外来野生菌的商贩,要登记完善进销记录,禁止经销有毒、有害、变质腐烂、难以识别品种的野生菌。

四、餐饮单位要严把野生菌采购加工关

餐饮单位要加强自我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采购和加工人员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食品原料的索证索票管理,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严把野生菌采购关和加工关,不采购不熟悉或霉变的野生菌,严格按照安全的烹调方法加工野生菌,并留样备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五、广大市民要提高野生菌中毒防控意识

一是尽量不去采拾野生菌。野生菌种类繁多,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种类达多种,辨识野生菌有毒无毒没有简易有效的方法,我们呼吁广大市民不要盲目自信自身经验或民间流传的野生菌辨识方法和加工方法,尽量不去自己采拾加工食用野生菌。二是不购买自己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菌。三是不凉拌食用野生菌类,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以避免所含成份与乙醇发生不良反应从而引起食物中毒。四是食用野生菌不要多种混杂。五是烹制野生菌要炒熟煮透。六是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医院进行就诊,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对于情况紧急的患者,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七是如果市民在市场及餐饮服务单位发现销售加工疑似有毒野生菌时,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

年7月3日

所有云南人,爱吃菌子的注意啦!这份最权威吃菌手册请收好!

又是一年菌子飘香时,食菌需谨慎!

那么,常见的食用野生菌有哪些?毒菌又长什么样?如何辨别?请收好!

什么是野生菌

野生菌又称蘑菇、蕈,是一类大型真菌,生长在树丛或草丛中,按照能否食用,可分为食用菌和毒菌。全球已知野生食用菌余种,我国已知约种,云南有近种,约占世界食用菌物种的36%,占全国的90%。

菌子(蘑菇、蕈)一般泛指肉眼可见、能徒手采摘的大型真菌,为长出地面的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多由菌盖、菌柄、菌托和菌环等组成,以菌盖最为明显。菌盖形状呈伞型、钟型、斗笠型、球型或半球型、扇型、漏斗型等各式各样,颜色也是多种多样。

野生菌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以6-9月最多,特别是雨后。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生长环境呈多样性,能生长绿色植物的地方几乎都可以找到,以草丛、树林地带最为多见。如:

▲生于针叶林下的黄盖粉孢牛肝菌

▲生于掉落枯枝上的蓝革菌

▲生于裸露地面上的地衣棒瑚菌

▲生于蝉蛹上的蝉花菌

▲生于蚁巢上的小果鸡枞

▲生于菌子上的星孢寄生菌

可食用野生菌有哪些

野生菌子通常分为有毒和无毒,也就是吃货眼中的能吃和不能吃,先让我们认识一下常见的无毒野生菌!

▲牛肝菌

▲青头菌

▲灰肉红菇

▲蚁巢伞(鸡枞)

▲干巴菌

▲奶浆菌

▲鸡油菌

▲松露

▲冬虫夏草

▲松茸

有毒野生菌有哪些

现在,我们来一起揭开毒菌“真面目”

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菌种类达多种,云南省有余种。

根据中毒症状和毒素的化学结构,毒菌大致分为:剧毒、有毒两大类,剧毒菌种可造成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中毒;有毒菌种可造成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皮炎型、其他类型中毒。

1、急性肝损害型

此型中毒绝大多数为鹅膏菌属的剧毒种类所导致,潜伏期10—24小时,最长可达数日。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1—2天后中毒症状消失,进入所谓的“假性痊愈期”。1—3天后,病情又突然恶化,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或症状,但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如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广泛性出血,肝昏迷,少尿、无尿,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抽风、休克等,病程长,病情复杂而凶险,病死率高达90%以上。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状。一般病程2-3周。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致命鹅膏(白蘑菇、白罗伞)

▲黄盖鹅膏(黄蘑菇)

▲灰花纹鹅膏

▲亚毒环柄菇

2、急性肾衰竭型

急性肾衰竭型中毒主要由鹅膏菌属中的有毒种类引起,中毒特征表现为误食后具有8-12小时的潜伏期,肝功能中度受损,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损害。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拟卵盖鹅膏

▲欧式鹅膏

3、横纹肌溶解型

横纹肌溶解型中毒由亚稀褶红菇(俗名:火炭菌)引起。误食后发病快,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6-12小时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中毒严重者12小时即出现死亡。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亚稀褶红菇

4、胃肠炎型

引起胃肠道刺激和炎症的菌子很多,主要有网孢牛肝菌属、青褶伞属、鬼笔属、鳞伞属、枝瑚菌属、红菇属等。在我省菌中毒病人中此型最为多见。潜伏期为10分钟至6小时,发病快。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或腹绞痛,腹泻水样便。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网孢牛肝菌

▲青褶伞

▲苦味粉孢牛肝菌

▲毡盖美牛肝菌

▲粉末牛肝菌

▲有毒新牛肝菌

5、神经精神型

神经精神型中毒由含有神经毒性、癫痫性神经毒性、致幻性神经毒性的毒菌引起,已知的约有60余种。一般进食后10分钟—2小时除呕吐和腹泻等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多汗或大汗、唾液增多流口水、流泪,兴奋、幻觉、步态蹒跚、心率缓慢、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表现。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视、哭闹无常、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小豹斑鹅膏(俗名满天星)

▲红葱

▲中华红牛肝菌

▲华美新牛肝菌

▲白葱

▲斑褶菇

6、溶血型

赭鹿花菌等生食或未完全煮熟可导致溶血型中毒。误食后症状出现快,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和腹泻等肠胃症状。不久,溶血的发展导致尿液减少甚至无尿,尿液中出现血红蛋白以及贫血。溶血会导致包括急性肾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赭鹿花菌(俗名赭马鞍菌)

7、光敏皮炎型

此型中毒主要由叶状耳盘菌等引起。误食中毒后潜伏期较长,最快食后3小时发病,一般在1-2天内发病。表现为“日晒伤”样红、肿、热、刺痒、灼痛。严重者皮肤出现颗粒状斑点,针刺般疼痛,发痒难忍,发病过程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日光下会加重。一般4-5天后好转,有的病程4-15天。

▲叶状耳盘菌(俗名暗皮皿菌、毒木耳)

▲木耳

注意:叶状耳盘菌极易与木耳混淆!形如木耳,但在水中漂洗时,水变色。与鸡蛋炒时,蛋变黑。

8、其他类型

近几十年来,在云南山区及半山区发生多起不明原因猝死事件,研究发现由食用毒沟褶菌导致。

▲毒沟褶菌(俗名小白菌)

这些菌子易混淆一定谨慎

山林中的一些菌子乍看起来往往非常相似,但其实却大不一样。甚至一个无毒,一个剧毒。一定要注意区分,不易识别的菌子不要吃。

密褶红菇VS火炭菌

俗称“火炭菌”的亚稀褶红菇是我省中毒最严重的毒菌品种,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中毒病死率可达70%以上。

而外形极为相似的密褶红菇、稀褶红菇却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难区分,需要专业人员结合显微镜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才能进行准确鉴别,建议这类菌子最好不要食用。

▲火炭菌

▲亚稀褶红菇

鸡枞VS灰花纹鹅膏菌

你听说过吃“鸡枞”中毒吗?其实,鸡枞是无毒的,中毒是因为误食了形态与鸡枞很相似的毒菌,如剧毒的灰花纹鹅膏菌、拟灰花纹鹅膏菌、假褐云斑鹅膏菌形态和鸡枞很相似。

▲鸡枞

▲灰花纹鹅膏菌

▲拟灰花纹鹅膏菌

▲假褐云斑鹅膏菌

野生菌鉴毒这些方法不靠谱

世上并没有可供准确区分有毒菌子和无毒菌子的简单办法!

民间关于鉴别毒菌的这些传说都是不可靠、不可信的:

颜色鲜艳者、菌盖上有疣突者有毒;

不生蛆、不生虫者有毒;

腥、辣、苦、涩、麻、臭者有毒;

受伤变色的有毒;

煮时银器、大蒜、米饭变黑者有毒。

例:以色彩判断菌子是否有毒是错的!

部分色彩不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菌子也是有毒的,如灰色的灰花纹鹅膏、拟灰花纹鹅膏和白色的致命鹅膏就为剧毒种类;

而鸡油菌和红菇等一些颜色鲜艳的种类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致命鹅膏—剧毒

▲拟灰花纹鹅膏—剧毒

▲玫瑰红菇—可食用

例:以有无汁或断面变色来判断菌子是否有毒不靠谱!

如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或划伤后会流出乳汁,但却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也是可食的。

▲多汁乳菇—可食用

▲美丽牛肝菌—可食用

例:“生蛆或生虫的菌子无毒”的说法不可靠!

很多剧毒菌子成熟后也会生蛆或生虫。如:

▲被虫啃食的致命鹅膏—有毒!

▲正被蛞蝓食用的硫磺绚孔菌—有毒

远离毒菌记住“2个标准”

第一标准:

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尽量不要吃!

第二标准:

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吃,只吃熟知的食用菌。

加工食用野生菌注意“4不吃”

太幼小、霉变的菌子不要吃

菌子太小难识别,霉变的菌子有其他毒素也可引起中毒。

最好不要吃杂菌

杂菌不易识别,如果同时误食几种毒菌,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会更大,医疗救治也更困难。

一定要煮熟炒透

有些菌种的毒素经高温加热后可被破坏,但有些剧毒菌种毒素高温依然不能破坏,所以不要误食最重要。

吃菌子最好不饮酒

酒精可以促进毒素的吸收,也可能与毒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毒素,从而加重中毒症状,因而吃菌时最好别饮酒。

吃菌子中毒怎么办

凡是在吃过菌子10分钟后至72小时内,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首先可以采取催吐的办法进行自救,随后应立即就医。

同餐进食者不论症状轻重,医院进行观察诊治。

1.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按压舌根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医: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菌子样品,以备鉴定菌子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文中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教授和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相关资料,特别鸣谢)

野生菌食用手册转自:云南网

版权所有,请勿擅自下载作商业用途

监制:曾崇明

主编:岩温香

编辑:岩罕叫

商务合作

联合发布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西双版纳报社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

西双版纳报社

联合出品

点开图片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ongdu.com/szzz/8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