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物中毒的三原则六要点

前言:是否发生过突然腹痛、腹泻、呕吐的情况?此时的一个怀疑就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不仅仅会发生在饭店,在家里就餐时也会发生。预防家庭里的食物中毒,还是要靠选择食材、进行烹调的大家自己。可以通过三项原则、六个要点来预防。

1、食物中毒的原因

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和病毒。细菌和病毒都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一旦具备了合适的温度、湿度,细菌就会在食物中增殖,吃了这种食物就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另一方面,病毒会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下长期存活。病毒虽然不会在食物中增殖,但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在肠道中增殖,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细菌原因导致的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季(6月~8月)。作为其原因的代表性细菌有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O、O等)、肠弯曲杆菌、沙门氏菌属。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多在室温(约20℃)条件下活跃并增殖,在与人和动物的体温差不多的温度下,增殖速度最快。例如:O及O会在7~8℃开始增殖,35~40℃最为活跃(*)。另外,多数细菌都喜欢潮湿的环境,而在气温升高、湿度也升高的梅雨季节,因细菌而造成的食物中毒也会增加。

另一方面,低温、干燥环境中长期存活的病毒所导致的食物中毒,则多发生在冬季(11月~3月)。导致食物中毒的代表性病毒诺罗病毒,以食物为介质,由烹饪者引发的传染比较多,有时也会潜藏在双壳贝类里面。诺罗病毒引发的食物中毒,发生过很多大规模的案例,占到每年食物中毒患者人数的一半以上。

此外,毒蘑菇及河豚鱼等“天然毒素”、异尖线虫等寄生虫,也会导致食物中毒。

上述各种各样的原因物质导致的食物中毒会在全年发生。

*参考:(食品安全委员会)

日本厚生劳动省资料:病因物质患者发生状况(平成29年)(年)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及病毒,都有哪些呢?现在介绍一下其中主要的几种。

?应该知道的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O、O等)

作为牛、猪等家畜肠道中的病原性大肠杆菌之一,O、O等广为所知。能够产生毒性很强的细胞毒素,导致腹泻或水样便腹泻、出血性腹泻。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附着在食用肉上,吃了生肉或加热不充分的肉,造成食物中毒发病。对于婴幼儿或高龄人群,会发生重症、乃至死亡的情况。

·弯曲杆菌属

牛或猪、鸡、猫、狗等的肠道中存在的细菌。附着了这种细菌的肉,被生食或在加热不充分的情况下食用后,会导致食物中毒发生。恶心、腹痛、水样便腹泻为主要症状,初期症状有发热、头痛、肌肉痛、倦怠感等。

·沙门氏菌属

牛或猪、鸡、猫及狗等的肠道中存在的细菌。牛、猪、鸡等食用肉、鸡蛋等为主要原因食品,另外,也有通过宠物及老鼠等,附着到食物上的情况。食用了附着有沙门氏菌的食物之后约半天~2天,发生严重的胃肠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蜡样芽孢杆菌

在河道、土壤等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容易接触到土壤的谷物、豆类、香辛料等为主要感染源,炒饭、意大利面、汤等为原因食品。因毒素不同,根据症状,分为呕吐型和腹泻型。呕吐型在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腹泻型在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蜡状芽孢杆菌有耐热性强、通过加热杀菌困难的特点。但是,少量细菌不会导致发病,控制其增殖是预防的要点。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人的皮肤、咽喉中也会存在。做饭的人的手或手指如果有外伤、伤口化脓时,污染食品的概率会增加。如果在受到污染的食品中增殖、产生毒素,则会引发食物中毒。葡萄球菌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也会增殖,产生的毒素耐热、耐干燥。吃了被污染的食品,约3小时后会引起剧烈的呕吐、腹泻等症状。

·产气荚膜梭菌

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土壤中广泛分布。其特征是在无氧环境下增殖,产生芽孢。食用后6~18小时发病,腹泻和腹痛为主要症状表现。咖喱、煮鱼、面条汁、调味蔬菜等炖菜导致的食物中毒比较多,作为对策,食品在加热处理后迅速冷却、室温下不要长时间放置。并且,食品在加热时,一定要加热充分,尽快食用。

·诺罗病毒

诺罗病毒是通过手指或食品为媒介,经口进入体内感染,在肠道内增殖,引起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如果食用了未经充分加热的被诺罗病毒污染的双壳贝类、饮用了被诺罗病毒污染的井水会受到感染,也有通过被感染者的手或痰液、粪便、呕吐物造成二次污染的案例。

2.隐藏在厨房里的食物中毒危险

细菌和病毒,存在于食材或自己的手上。

食物中毒,不只是在饭店等外食的情况下发生,在家庭里也有发生。家庭里的食物中毒,有时症状比较轻,有时不是家庭全体成员都发病,没有被当作食物中毒的案例。据厚生劳动省统计,家庭里发生的食物中毒件数占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推测实际上所占的比例要更多些。家庭里也潜藏着食物中毒的危险。

厚生劳动省资料:按照原因分类的食物中毒件数(平成29年)(年)

由于造成食物中毒的细菌和病毒肉眼看不到,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可能会存在于我们的周边。

肉和鱼等食材,可以被认为是附着了细菌和病毒的。

并且,接触了各种东西的手上也会附着细菌和病毒。附着了细菌和病毒的手,如果不洗就接触食材或容器,手则成为媒介,而且食材和容器其本身也会附着细菌和病毒,需要特别注意。

干净的厨房,也不能说完全不存在造成食物中毒的细菌和病毒。清洗食品容器用的海绵和抹布、水槽、菜板等,可以说是容易发生细菌附着、增殖,病毒附着的场所。

3.预防食物中毒的原则

“不污染”、“不增殖”、“杀灭”造成食物中毒的细菌,“不引入”、“不扩散”、”不污染”、“杀灭”造成食物中毒的病毒。

食物中毒,是因为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或病毒附着在食物上,侵入人体内才发生的。为了预防食物中毒,对于细菌的情况,要坚持三个原则:不让食物被细菌污染、不让食物上附着的细菌增加、杀灭附着在食物和烹饪器具上的细菌。

对于病毒的情况,因其在食品中不增殖,“不让病毒增加”的原则就不适用了。病毒,仅仅是因为污染而引起食物中毒。为了切实做到“不污染”,做饭的人是理所当然的,另外,烹饪器具、烹饪环境等整个烹饪场所不被病毒污染变得极为重要。为了形成不被病毒污染的烹饪环境,不把病毒带入到烹饪场所内、即使带入了也不让其扩散,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为了预防病毒造成的食物中毒,要坚持四个原则:不把病毒带入烹饪场所、不让病毒扩散到食物或烹饪器具上、不让食物沾染病毒、通过加热杀灭附着到食物上的病毒。

其基本方法,如下所述。

?食物中毒的致病菌

(1)不被污染=清洗!区分!

手上会附着各种各样的杂菌。为了不让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和病毒污染到食物,在下述情况,必须洗手。

·开始做饭之前

·处理生的鱼、肉、鸡蛋等食材前后

·做饭过程中,去了洗手间、擤鼻涕之后

·换尿布、接触动物之后

·到餐桌吃饭之前

·处理剩余食品之前

并且,为了避免细菌通过切过生肉、生鱼的菜板等器具附着到不加热就吃的蔬菜上面,每次使用之后,都要清洗干净,尽量进行杀菌。先处理不加热就食用的食品也是一个方法。吃烤肉时,夹生肉的筷子和夹熟肉的筷子要区分开。食品在保管时,为了避免受到附着在其他食品上的细菌的污染,可装到密闭容器里,或者用保鲜膜盖上,这很重要。

(2)不增殖=低温保存!

多数细菌在高温多湿环境下会快速增殖,但在10℃以下则增殖缓慢,在-15℃以下会停止增殖。为了避免附着在食物上的细菌增殖,低温保存很重要。鱼、肉等生鲜食品及蔬菜等,买回来之后,应尽快放到冰箱里冷藏。而且,即使放到冰箱冷藏,细菌还是会缓慢增殖,所以不能过于相信冰箱,买回家之后尽快食用很重要。

(3)杀灭=加热处理!

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毒,经过加热后会被杀灭,不仅是肉和鱼,蔬菜等也是加热后食用才安全。特别是肉类,加热透非常重要。以加热到中心温度75℃、1分钟以上为标准。

抹布和菜板、菜刀等器具,也会附着细菌和病毒。特别是装了鱼和肉、鸡蛋等的器具,要用洗涤剂彻底地清洗、再用热水杀菌。使用厨房杀菌剂也有效果。

针对病毒的情况,不把病毒带到烹饪场所、不使其扩散很重要。

?食物中毒的病毒

(1)不带入=健康状况的把握·管理!

为了避免烹饪人员把病毒带到烹饪现场,不被病毒感染、已被感染的人不能进入烹饪场所很有必要。因此,平时就做好健康管理、把握健康状态,有呕吐、腹泻症状时,不进入烹饪场所。

(2)不扩散=洗手、定期消毒·清扫!

万一,病毒被带入到烹饪场所,只要不附着到食品上就不会造成食物中毒,所以要勤洗手。并且,抹布和菜板、菜刀等器具,用洗涤剂清洗后,定期用热水消毒。

?防止细菌和病毒附着的正确洗手方法

附着到手上的细菌和病毒,只用水洗不会被清除。手指之间、指甲缝,都要用肥皂,按照正确的方法洗手。

4.预防食物中毒的六个要点

食品从买回来到食用过程的预防原则的实践

预防家庭里的食物中毒,从购买食品到烹调、食用的过程,如何做到“不被细菌污染”、“不增殖”、“杀灭”呢?这里准备从“购买”、“家庭中的保存”、“预处理”、“烹饪”、“就餐”、“剩余食品”六个方面,介绍具体的方法。

(1)购买

·确认消费期限

·最后买鱼、肉等生鲜食品和冷冻食品

·为了避免鱼、肉的汤汁沾到其他食品上,分别装到单独的塑料袋里

·不要顺道去做别的事,买后立即回家

(2)家庭中的保存

·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拿回家后立即冷藏或冷冻保管

·鱼和肉等,要放到塑料袋或容器中,避免汤汁沾染到其他食品

·处理肉、鱼、鸡蛋等食品时,处理前后都要洗手

·冷藏要保持在10℃以下,冷冻要保持在-15℃以下

·冷藏间和冷冻间不要放得太满(放得太满会导致冷气循环恶化)

(3)预处理

·烹饪前要用肥皂仔细洗手

·蔬菜等食材要用流水清洗(切后的蔬菜也要好好清洗)

·生肉和鱼的汤汁,不要污染到水果或沙拉等生食的食品或烹饪处理之后的食品

·接触生的肉、鱼和鸡蛋之后要洗手

·切肉、切鱼、切菜的刀和菜板,分别准备,并分开使用,会比较安全

·冷冻食品的解冻,可以使用冷藏解冻或微波解冻,避免自然解冻

·冷冻食品解冻时,只解冻必要的量,不要反复地冷冻、解冻

·使用后的抹布或毛巾,要用热水煮沸后彻底干燥

·使用的烹饪器具,清洗后,用热水杀菌(特别是切了生肉、鱼的菜板和菜刀)。

使用厨房用杀菌剂也有效。

(4)烹饪

·烹饪之前要洗手

·肉和鱼要充分加热。中心温度达到75℃、1分钟以上为标准。

(5)就餐

·就餐之前用肥皂洗手

·使用清洁的器具

·做好的饭菜,不要在室温条件下长时间放置

(6)剩余食品

·处理剩余的食品之前要洗手

·要保存在清洁的容器中

·重新加热时也要充分加热

·放了很长时间的食品一定要扔掉

·觉着可疑时,就不要吃了,扔掉

?怀疑食物中毒时

呕吐、腹泻的症状,是一种排出食物中毒的原因物质的本能反应。不要在没有接受医生诊断的情况下随便地服用市面上销售的止泻药,应尽快接受医生的诊断。

本文翻译整理自日本政府公共关系办公室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ongdu.com/sztp/8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