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禽病检测报告

01

全国病料送检情况

截止年1月25号,本检测中心共收到送检病料53人次(图1),东北三省、山东、河北、安徽、山西、陕西共送检33人次;南方地区,包括广东、广西、东南沿海地区、四川、重庆等地送检20人次(图2)。

02

所检病原汇总

本月份病原检出率在30%左右,以往占据重要位置的腺病毒检出率本月份仅为3%(约2人次),而这一数字在10、11月份分别为23%、25%,12月份的送检率下降幅度较大,也依然保持在10%左右。腺病毒分为Ⅰ、Ⅱ、Ⅲ三个亚群,其中Ⅰ型是鸡常在性、条件性病原,具有潜在致病力,尤以血清4型引起的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呈脂肪变性为典型症状(图3)。

当鸡群遭遇严重应激,尤其是存在免疫抑制的条件下多发,且病情严重。关于本病的防治,尚无有效的疫苗与药物,在慎重引种的同时,也可通过在鸡群饲料中添加维生素(Vc,Ve),微量元素(如铁、铜、钴)以及相应的提高免疫力的中药颗粒制剂和抗感染的化学药物以提高鸡群非特异性抗病能力以有效抵抗本病感染和防止继发细菌性疾病。

本月份送检病料中,流感共检出11例(H9有7例,图4),其水禽方面(多为肉鸭)感染后普遍出现精神萎靡、采食下降、腹泻,个别有神经症状,死亡率在0.2%—0.6%之间。无论水禽还是肉、蛋鸡,感染H9后都会引发气囊炎,需引起足够重视。通常认为,野生水禽是AIV的保存库,感染AIV的水禽在临床上几乎都不表现疾病症状,只是通过粪便将AIV排放到水中,但有资料显示,自03年开始水禽感染H9后也会大面积发病,甚至死亡。

呼吸道疾病方面,本月份共检出相关阳性病原12例,分别为传染性支气管炎(IB)1例,传染性喉气管炎(ILT)5例,鸡毒支原体(MG)3例,传染性鼻炎(Hpg)3例。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相较于上个月的6例IB来讲,呼吸道疾病病原更加多样化,导致临诊难度加大,疫情越来越难以掌控。且上述病原多以混感的形式存在(如MG、ILT与Hpg,图5),目前尚未有特效的方法予以根除。而且除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外,禽类发生呼吸道疾病与生产管理措施不到位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秋冬圈舍通风、温度、湿度控制不合理使得家禽长期处于缺氧、低温、高湿、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恶劣环境中,其抗病能力严重下降,从而诱发家禽呼吸道疾病。

对于任何传染病来说都是防重于治,除做好种禽防疫工作,完善日常饲养管理外,秋冬季节,应为禽类提供高于正常能量标准的饲料,给予全价均衡饲料,充分保证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摄入。此外,最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通过疫苗免疫进行疾病预防,购买高质量的疫苗,选用合适的接种方式进行禽类免疫,比如灭活疫苗多采用肌肉或皮下注射,动物机体可缓慢吸收,抗体水平的维持时间较长;弱毒疫苗用点眼、滴鼻的方法,能刺激眼底、结膜、鼻、咽、口腔等部位粘膜、腺体、淋巴组织产生局部免疫和激发全身的免疫系统,但费时费力,不适于大群接种;饮水免疫最为方便,适用于大型鸡群,由于有些疫苗只有当其接触到口咽粘膜时才引起免疫反应,且因为部分疫苗进入腺胃前的较酸的环境中能很快死亡而失去作用,一般不适用初次免疫,常用于鸡群的加强免疫。

本月份水禽共送检15人次,北方地区4人次,主要来源于济南、聊城;四川、两广地区送检11人次:除禽流感外,还有2例鸭疫里默氏杆菌、2例魏氏梭菌以及2例小鹅瘟检出。

03

典型病例

魏氏梭菌又称为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和粪便,也是肠道中的常见菌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目前已知魏氏梭菌能产生α、β、ε、ι4种主要的毒素,根据毒素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A、B、C、D、E、F、G7个血清型。感染禽类的魏氏梭菌主要是A型魏氏梭菌,其次是C型,以其导致坏死性肠炎而引发广泛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济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ongdu.com/sztp/4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