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不容小觑!
——食品工程学院学生分团委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你说得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吧!
纵观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令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也许就是十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它使中国食品安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大宗食品几乎无一幸免。更为可怕的是“伪科普”内容时常误导公众,使老百姓无所适从。诸如“正确防范食品添加剂的危害”等打着科普旗号的“伪科学”,将食品工业的灵魂——食品添加剂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替罪羊”。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但三聚氰胺却在“伪科普”的宣传中玷污了食品添加剂,也玷污了中国食品。
今天,我们再次聚焦食品安全问题,共同探究食品安全问题的内因与外延。
01
食品安全之食品添加剂
偶氮甲酰胺(亦称“偶氮二甲酰胺”,英文缩写ADA),主要作为氧化剂(OxidizingAgent)用在小麦粉中;在面团加工过程中,可提高面筋蛋白质质量,改善面团体系的流变学特性和耐机械加工性能,在烘焙业则提高面包发酵烘焙特性(俗称更筋道,发得大且产品口感好)。
国际上对偶氮甲酰胺的安全评估证实,在标准的限量内使用,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美国等多个国家允许使用。
含铝食品添加剂可用作固化剂、膨松剂、稳定剂、抗结剂和染色料等。很多国家如美国、欧盟成员国、澳洲、新西兰、日本和我国等都允许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
我国现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品种和使用范围作出了严格规定,其中硫酸铝钾、硫酸铝铵作为膨松剂、稳定剂可应用于豆类制品、小麦粉及其制品、虾味片、焙烤食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膨化食品中,其添加量“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而食品终产品中的铝残留限≤mg/kg。
甜蜜素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或钙盐的商品名,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80倍,甜味纯正、自然,不带异味,且性质稳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于年批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甜蜜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制造中。按照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该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配制酒,最大使用量为0.65g/kg(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
02
食品安全之生物安全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经食物传播引起人类肠道疾病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即食食品和大部分过程标准中均将沙门氏菌列为限量指标。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通常寄居在人或动物肠道内,可通过粪便污染环境和动物制品,动物和动物性食品是人感染沙门氏菌的重要来源。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症状以急性肠胃炎为主,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腹泻一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主要为水样便。沙门氏菌感染者一般几天后自行好转,没有后遗症,但重者可出现痉挛、脱水和休克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美国每年有万人次患病,我国报告的沙门氏菌感染人数也处于各种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的前列。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幽门螺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
预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