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师生活”的第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这里有一群正在做教育和准备做教育的人,分享对职业和生活的点滴灵光。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让课变得有意思,往往是一名生物教师会反复思量的。真实的图片、生动的视频、接地气的生活小故事,都是可充分利用的教学素材。最近,一部日漫《工作细胞》就进入了我的视线。这部漫画一经动画化就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网络上被网友们火热地安利。目前仍在连载中,动画在b站已经更新到第4集了,在豆瓣上达到9.2的高分。
通常教师想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生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安利他们看一部热血动漫就很容易了,看动画的同时就可以学到知识。如果教师担心追番会占据学生学习的时间,教师可以把动画内容合理地转变为有趣的教学素材,在课堂中呈献给学生。
通过我自己观看,《工作细胞》确实是一部有血有肉的质量较高的作品,人设有趣、画风可爱,从科普的角度来说很适合中学生。下面就来看看第3话:流行性感冒。这种常见疾病是中学讲免疫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师生活在之前已经有文章介绍过这部动画的世界观了,不了解的话可以看看假期追剧指南,总之就是人体内部的每个细胞都拟人化了。观众们有被白细胞小哥哥帅哭的,有被血小板小妹妹萌倒的,人物角色性格鲜明,非常容易被记住。
平静的人体内部,细胞们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各司其职。
这一话中,单身狗们不必担心了,因为红细胞小姐姐和白细胞小哥哥真的没有谈恋爱了!这一话内容很热血,全是细胞们众志成城战斗的场面。而且也没有绝对的主角,每个细胞都很重要!
首先出场的是这位初始T细胞,他还未被抗原激活。如果忘记了免疫细胞分类,看下图复习一下。
我们高中学习的免疫细胞分类如上图所示,还是较为简单的,而科普性的作品就比较细节了,真正对学生能起到科普作用。即便学习了高中免疫的知识,可能很多学生看到血常规化验单上的中性粒细胞还是说不上来它有什么作用。但是如果你看过这部动画,就一定可以说出来。
正在侦察的初始T细胞偶遇了侵入人体的流感病毒。这些原本正常的细胞都被病毒感染了,并且病毒在不断复制中。他们的红色帽子代表了被感染,画得很细节,上面有抗原决定簇。
初始T细胞一开始是真的很废柴,遇到危险就落荒而逃。
好在遇到了正在组织间游走的中性粒细胞出现,救了他。
这里需要明确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白细胞是一类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粒细胞又可根据胞质中颗粒的染色性质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三种。
这里的设计真的非常巧妙,从墙里进来的白细胞,其实旨在说明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血常规化验中,如果人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危险近在眼前,这时候有一波性格刻画,胆小的初始T细胞。当然,漫画的套路是后面一定有反转。
关键时刻巨噬细胞出现了,这位漂亮姐姐非常厉害了,杀伤能力相当强!
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不可忽略!先打电话给树突状细胞。顺便说一句,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并能有效激活初始型T细胞,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抗原呈递后的结果是杀手T细胞即将到达战场。
软弱的初始T细胞想捞点功劳,最后还是被杀手T细胞前辈们狠狠教训了。
随后仍是一场大战。记忆T细胞也来帮忙,拿出一本粉红色的回忆……
废柴小弟弟还没能战胜自己,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他被病毒吓跑了……
这时剧情开始转折了。因为废柴终于要变成肌肉猛男了(误……),是初始T细胞终于要被激活成效应T细胞了!因为他遇到了知心小哥哥树突状细胞。
一波精神鼓舞后,知心哥哥拿出了杀手锏——杀手T细胞前辈们的黑历史(误……),是奋勇拼搏史!
初始T细胞终于明白了,没有人生来就是强无敌,都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才成就了如今的他们!
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非常正能量的情感教育就很有意义啊。不论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挫折,都该有这样的态度。
看到这里还是很感动的,团结协作的力量无限大!此时,废柴的初始T终于要活化了!
流感病毒依然在肆虐,增殖速度极快。
浴血奋战的免疫细胞们见到了觉醒后的效应T细胞,长这样……!?(猝不及防)
B细胞也终于带着抗体来参加战斗了。战士们到位,人体内的免疫大战正式打响!发热、恶寒、喷嚏、咳嗽、食欲减退、发汗等等生理反应也随之而来。
整个免疫过程涉及了人体的各大系统和器官,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它们的协调配合才能维持呀。
大战结束,庆祝!
然而,好景不长,流感病毒的变异型出现了。这个难对付的对手一下掀翻了自信值爆棚的效应T选手……
变异型来了,不慌,巨噬细胞保持冷静呈递抗原。
B细胞回去做抗体。
继续努力奋战在第一线的免疫细胞们,新一轮免疫战斗打响了!
纵观这一话,既有热血的战斗,又有温情的鸡汤,短短23分钟有这么多丰富的内容,对中学生来说非常具有科普价值和教育意义。
有人说,“蓝猫”“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作品的成功,让中国后来制作的科普动漫,都染上了一种一本正经讲道理的“说教气”,这不仅使科普动漫屏蔽了数量更庞大的观众群体,甚至连孩子都不喜欢了。“好的科普作品要让人看不到科普的痕迹,最好让大家沉浸其中,在无形中有所收获。”
我想这部动画确实做到了,让孩子在无形中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成为生物课堂上的好素材。这一话涉及了免疫调节和内环境稳态,后面还会带来更丰富的素材,根据漫画剧透,后面可能会涉及的内容包括食物中毒、寄生虫、中暑、癌细胞、鼻病毒、腮腺炎疫苗接种、粉刺、登革热、失血性休克……
喜欢生物热爱科学的你们,这部7月的新番是时候追起来了!
科学史
血液循环的建立
科学史
拿曲颈瓶的酿酒师治好了炭蛆热、鸡霍乱和狂犬病
科学史故事何处寻(文中有资源)
教你玩转思维导图绘制(文末有彩蛋)
新鲜有趣又好玩的教学素材,如何才能get到
教师魅力之假期活法大盘点
书单∣赶紧趁着暑假看会儿书
要不要看看影响科学史的这本“神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