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达二幼预防食物中毒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意识,了解饮食与饮用水的健康知识,有效应对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提高幼儿园应对食物中毒事件的紧急处置能力,以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事故带来的危害,切实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我园保健主任任玥霖于年6月24日,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培训。

一.预防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2、食品贮存不当。如熟食品被长时间存软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

3、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如蔬菜中农药、猪肝中瘦肉精等。

2、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工时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

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4、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如毒蕈,发芽马铃薯,河豚鱼。

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汤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在腌制肉制品时,所使用的亚硝酸盐不得超过《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的限量规定。

二.健康饮水

今天我们还邀请到了国家安全健康教育中心宣传科科长刘丽婷老师,为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安全健康环保知识宣讲,宣讲中,刘丽婷老师从生活实际情况出发,为教师讲解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健康饮水的防护知识,保证每位幼儿健康。

在健康饮水知识方面刘老师讲到,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七大营养素之一。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安全的饮用水,才能保障生命的健康生存。那怎样的水是安全饮水呢?一是干净不含致病菌;二是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三是含有新鲜适量的溶解氧;四是偏碱性的,水的分子团要小,活性要强。

随后刘老师分别用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和小分子水给大家分别做了实验,让老师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了健康饮水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教职工以及食堂人员对食物中毒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掌握了饮食与饮用水的健康要点,增强了食品安全意识,为幼儿营造更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强达小博士第二幼儿园

年秋季招生预约报名火爆进行中

招生对象:

3岁—6岁适龄幼儿

招生时间:即日起开始报名,额满即止

请记住我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ongdu.com/szsp/5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