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仑在线、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2月20日,家住鄞江的两夫妻终于康复出院,但回想起两天前入院的场景,头晕、恶心、呕吐、全身皮肤铁青,甚至连血都变成蓝黑色,夫妻俩还是心有余悸。
图为患者入院时
小张(化名)是鄞江人,18日中午小张和他的妻子跟往常一样在家吃饭。
但怎么也没想到,午饭吃完没多久,夫妻俩就相继出现头晕、呕吐、呼吸不畅的症状,并且面色逐渐发紫。这下夫妻俩都着急起来,赶紧拨打求救。
医院急诊科主任涂龙介绍,患者来院时,面色发青,口唇耳朵均发紫,血压、血氧等指标均不正常。更让人吃惊的是,从小张体内抽出的血液竟也变成蓝黑色。
在经过仔细询问与观察后,涂主任初步判断为亚硝酸盐中毒。急诊室在场医护人员当即为小张开展急救,使用亚甲蓝静脉注射及抗氧化治疗。
终于在大约5分钟后,患者脸上的青色逐渐退去,体内血液也恢复成正常的红色。
那么究竟为何突然会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病情稳定后,医生向小张仔细询问了病发过程,后得知小张平日里特别喜欢吃腌肉,18日中午夫妻俩吃的就是腌肉。
可腌肉是再寻常不过的食物,又怎么会出现亚硝酸盐中毒呢?
对此,涂主任解释,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和防腐剂常存在于各种加工肉制品中,比如火腿肠、腊肠、熏肉等。
如果吃了亚硝酸盐超标的腌肉、泡菜或变质的蔬菜,就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此外,还有些不良商贩将亚硝酸盐冒充食盐销售,也会引起中毒,只是这样的情况比较少,所以市民吃腌制品还是得当心。
阅读延伸:
腌制品应该怎么腌怎么吃?
腌制品的亚硝酸盐含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整个腌制期内呈现一个从少到多,再变少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在腌制的24小时内,亚硝酸盐的含量很低,到了2至10天期间,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升高,然后达到顶峰。随后微生物活跃程度降低,发酵能力也随之减弱,亚硝酸盐慢慢减少,氧化成硝酸盐。所以,在20天以后,亚硝酸盐含量又会变得很低。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这整个周期内,亚硝酸盐含量的多少,还会随着用盐量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而改变。比如夏天时3、4天内亚硝酸盐含量就达到了顶峰,而冬天则需要6到7天。
怎样尽量减少亚硝酸盐的危害呢?
专家建议,在腌制腌菜、腊肉等制品时尽量多用盐,因为盐虽不能直接杀菌,但一定浓度的盐能抑制许多腐败微生物的繁殖,对腌腊制品具有防腐作用。如果盐放得不够,肉类变质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这让食物的危险性增大。
此外,先把腊肉等腌制品切好,用水煮加热也能让一部分亚硝酸盐溶解到水里,又方便烹饪,去其咸味。
但是,大家也不必对亚硝酸盐过度害怕,一般我们购买的腌制品都会含有亚硝酸盐,只要产品合格,含量不超标就行。
虽然如此,还是要提醒大家,腌制品少吃为宜,毕竟是含有较多盐分的食物,其中的营养成分也有较大损失,还是多吃点新鲜蔬菜对身体比较好。
宁波早8点联系方式商务合作电话(浙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如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