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急救方法
来源:《你应该知道的急救常识》
吃了有毒的食物或被细菌或毒物污染的食物会导致食物中毒。一些具有特殊过敏体质的人吃了某些正常的食物后也会食物中毒。
根据致病源,食物中毒可以分为四类:
1.化学性食物中毒;
2.细菌性食物中毒;
3.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
4.有毒动植物中毒。
临床表现:
吃过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并伴有发热、休克、昏迷等症状,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食物中毒。
急救方法:
1、催吐。
发现食物中毒后应尽快实施催吐,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部催吐,然后再饮用大量温开水并反复进行催吐,以稀释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催吐后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
2、导泻。
如果食物中毒时间较长(超过两小时),且病人精神较好,可进行导泻,以加快毒物排出。导泻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解毒。
若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食物中毒,可食用少量加水稀释的食醋。若误食防腐剂等腐蚀性物质,可饮用牛奶、蛋清等含蛋白质的饮料。
4、保留样本。
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和呕吐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治疗。
5、及时送医。
对于食物中毒症状严重的人,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
不能这样做:
孕妇、口服腐蚀性毒物者、患有较严重心血管疾病者、伤员、神志不清者、有肌肉抽搐痉挛或呼吸抑制者不能催吐。
食物中毒后,不能将剩余食品或呕吐物一弃了之,而是要保留样本,以利于医生诊断和治疗及疾控部门对中毒原因的调查取证。
如何预防:
●保持厨房、饮食卫生,妥善保管食品。
●生、熟食分开。
●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不吃来源不明的食物。
●不吃有毒或容易带毒的食物,如从山上采回来的蘑菇、鲜黄花、发芽的土豆等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