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州卫生健康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卫生健康委的帮助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建设一个中心,推行两种模式,抓好八个重点,强化五项保障,打造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健康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在问题整改上下功夫。认真对照中央巡视、成效考核、调研督导反馈问题,梳理归纳了“医疗基础设施薄弱、医疗力量不足、政策宣传引导不够细致”三个方面24条问题,通过建立整改台账,细化整改措施,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冲刺清零后续行动、挂牌督战、明察暗访,逐条对照、销号整改,目前所有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全州7所临时腾挪、租借的村卫生室完成新建并回搬。
在医疗机构达标上下功夫。8医院医院创建,每个临床科室有1名合格执业医师,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报服务。全州涉及健康扶贫的个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了基本的医疗设备,设置了相关专业科室,均有一名执业(助理)医师和全科医生在岗服务。全州涉及健康扶贫的个村卫生室,配齐了基本诊疗设备,药品配备均在80种以上,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刷卡器,实现了门诊报销直接结算,面积、人员、设备、科室设置全部达标。
在医务人员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完成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能力提升培训57场次,培训人次。完成中医适宜技术师资培训人次。全州名乡村医务人员注册参加远程培训。每个乡镇卫生院选派2名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到县级医疗机构进行影像、检验等操作能力提升培训,培训人次。
救治服务上下功夫。全州个乡镇卫生院诊疗病种均达到50种以上,县医院诊疗病种达到种以上。截止目前,全州30种大病患者有人,救治率为%。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户14.12万户69.97万人,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14.12万份,建立“一人一策”健康帮扶管理卡69.97万份,签约服务率%,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长期慢性病患者人,签约服务率为%。抽调州县乡村四级医务人员人开展东乡县“三种病”排查救治工作,排查核实乙肝患者人,其中新发现人;肺结核患者人,其中新发现53人;脑瘫患者人,其中新发现22人。目前按病症轻重分类正在评估救治。
在政策宣传上下功夫。利用县乡村三级医疗阵地、村民知情大会、入户面对面访视的机会,对群众宣传得病怎么看、到什么地方看,向群众宣传看病就医“五个牢记”:家庭医生是村医、得病要先找村医、转院要办转诊单、住院先到卫生院、看病莫信假广告,引导群众按照分级诊疗政策规范有序就医。累计印制宣传挂历40余万份,宣传手册10万多本,健康扶贫资料袋8万多个,宣传彩页、折页等资料7万余份,手机短信6.4万多条,宣传板(栏)多个,宣传标语多条。
在东西协作上下功夫。积极开展与厦门市开展对接,通过组织州直卫健系统24人赴厦门市考察学习,新签订帮扶协议1个,医院、医院定医院。厦门市58家医疗机构帮扶我州家医疗卫生机构,两地互派92名支医专家和64名医务人员开展帮扶和进修学习,组织一年期16名支医专家赴各县市开展巡回义诊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截至6月底,支医专家共诊疗人次、开展手术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例,义诊人次,远程诊疗人次,开展学术讲座场次,业务培训人次,教学查房次,手术示教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91项。
集中精力,厚植优势,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新胜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决策部署,迅速做到“五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成立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疫情防控总指挥部,并将指挥部设在州政府;第一时间制定疫情防控方案;第一时间停办所有宗教场所;第一时间公安民警参与流行病学调查;第一时间对临夏籍的武汉学生进行摸排、对湖北来临返临人员进行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全面压实各级责任,设置预检分诊点24个,发热门诊处,预检分诊93.82万人次,发热门诊就诊3.6万人次。组建9个医疗救治组,确定9医院,10医院,19家集中隔离观察点。培训医护人员34场人次。选派27名医护人员增援武汉,治愈3例本地确诊病例、5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
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截至6月30日,累计监管境外来临返临人员人,湖北来临返临人员人,北京来临返临人员人。累计核酸检测人次(例),送检各类样品份。
着力提升疫情监测能力,13家州县医疗机构建成并投入使用核酸检测实验室,把八种人群全面纳入“应检尽检”范围,全州新冠肺炎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
强化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确定6家中医院,组建了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作用,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到%,累计免费发放中药汤剂袋、服用人次。
精准谋划,科学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谋划好储备项目,全州卫健系统共谋划储备了82个项目,总投资金额66.14亿元,所有项目已录入发改委项目库。谋划储备医院、医院服务质量提升,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公共卫生与疾控体系建设,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等,基本涵盖卫生健康事业的各个方面。
实施好续建项目,年实施续建项目7个,总投资7.87亿元。目前,临夏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已完成工程的80%、完成投资万元;州妇幼保健院搬迁改造项目到位资金万元,土建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装修施工,计划10月底搬迁投入使用;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一期工程完成80%、二期正在施工,完成投资1.62亿元,计划10月底投入使用;医院住院医技楼主体已封顶、完成投资万元。医院住院部大楼已完工、完成投资万元,计划年底投入使用;医院儿科楼已完工,完成投资万元,计划7月份投入使用。永靖县医院一号楼已封顶,完成投资万元,计划年6月份投入使用。
抓好新开工建设项目,年新开工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10.7亿元,医院信息化二期项目已开工,投资万元,医院建设项目、临夏州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建设项目第一批国债项目审批资金3.4亿元已下达2.1亿元,计划近期陆续开工,其余项目争取下半年开工建设。
积极申报抗疫国债项目。全州下达抗疫国债资金万元,卫生系统申报项目33个、万元,占总资金的36.11%。
提质增效,优化链条,医院管理迈上新台阶
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省级8家医院、天津市6家医院选派66名专家医院,医院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员培训、新技术开展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医院医院,在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第名,医院(20家)排名第8名。
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成州级影像、心电、检验、病理、消毒供应中心,与各县市五大区域医学中心连通,推动医联体建设向实质化迈进。8县市均建设完成孕产妇、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积石山县、康乐县、永靖县建设完成卒中中心,积石山县、东乡县建设完成胸痛中心,广河县建设完成创伤中心。
推进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医院、州医院、州妇幼保健院结合各自实际,对医院行政管理科室和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科学调整,使医院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学科管理进一步精细化。打造重点学科建设,医院内分泌科、神经外科和医院针灸科、骨伤科创建为省级重点学科,医院儿科、骨科创建为州级重点专科,州级重点学科达15个。采供血工作运行良好,上半年献血人,采血2.3吨,保障临床用血2.13吨,招募稀有血型献血者人。医院绩效考核,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各县市县域外转诊率均低于10%。
医院管理制度,制定印发《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提出30医院管理制度的措施,将医院、临夏医院、医院为医院医院。医院管理制度,医院完成了章程制定,修订完善了《党委会议议事决策制度》《院长办公会议议事决策制度》。
完善体系,健全机制,疾病防控能力有了新提升
坚持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工作原则,通过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全州疾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上半年全州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例,报告发病率55.77/十万,较去年同期(例)下降16.32%。建立了覆盖城乡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和疫苗冷链储运系统,临夏市、永靖县、临夏县、广河县已完成预防接种单位等级评审工作,医院设置犬伤门诊,完成枯水期水样检测任务份。
持续推进妇幼健康工作,通过开展妇幼健康扶贫项目,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永靖县妇幼保健院已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完成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人,完成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99.30%,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为99.41%;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完成对,完成率为69.25%。同时,举办助产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班,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开展专项质控,强化现场指导,全面落实妇幼健康服务项目。
持续加强中医药事业,全面落实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起草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贯彻意见(征求意见稿)》,评选16名中医医务人员为首批“临夏州名中医”,全面推进中医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84个。加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做到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全覆盖,共培训人次。组织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中药材播种面积达到23.4万亩,重点中药材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万元。
强化卫生人才培训,制定了大培训、大提升方案,采取请进来培训和送出去培训、参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州各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医疗服务能力、专业技术知识、健康扶贫政策等方面的培训。上半年,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46多期,培训卫生技术人员人次,有效解决了全州医疗卫生人员知识面窄的难题。
持续加强地方病防治,利用“防治碘缺乏病日”等节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慰问麻风病治愈者,邀请国家级、省级地方病专家开展了全州地方病防治第四轮巡回宣讲活动,社会各界地方病防治知识进一步提高。
重拳出击,重点打击,行业乱象整治有了新成果
为巩固医疗领域乱象专项治理成效,扩大治理成果,印发了《临夏州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实施意见》《临夏州卫健委落实整改省委扫黑除恶“惩腐打伞”专项巡视责任清单工作方案》,与州发改委、州公安局、州市场监管局等6部门建立了临夏州医疗机构综合监管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州纪委监委机关,抽调州医保、州卫健委综合监督执法局工作人员对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了监督检查,核查住院病人72人,查阅、年电子病历多份,核查纸质病历近份,入户核查住院病历18份,电话核查住院病历41份,发现问题线索11条。对全州疫情期间开业的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有9家医疗机构存在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堆和分类不规范的问题,有27家医疗机构存在医疗废物堆存的情况,现已全部整改到位。对15家医疗机构进行“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线索10条,建议立案1条,限期整改9条。州县联合对家医疗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共发现问题条,建议立案68起,限期整改条,建议注销19家医疗机构的36个诊疗科目和19家个体诊所,行业乱象得到进一步遏制。
抢抓机遇,超前规划,数字医疗取得新突破
打造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施投资万元的临夏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目前,全州个医疗卫生机构已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归集了万份电子病历,万份标准化健康档案,为因病致贫摸底调查、一人一策、清零行动、扶贫检测服务余万次,实现信息数据共享。
积极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已有16医院取消发放实体就诊卡,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已完成电子用卡环境改造,正在全面推行电子健康卡。截至目前,全州居民电子健康卡累计发卡76.83万张,到年底,全州范围内各级医疗机构就诊将实现“电子健康卡一卡通用”。
大力发展远程诊疗。全州家医疗机构接入甘肃省远程医学信息平台,17家医院启用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建设州级远程影像、检验、心电中心,实现远程诊疗。
积极推进移动端应用。通过健康临夏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