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吃它永嘉9人误食连夜就医

每年的春夏季节,是市民因误食毒蘑菇而引起食物中毒的高发期。昨天夜里,温州市永嘉县巽宅镇9名工人因误食毒蘑菇而中毒,所幸及时就医未造成悲剧。医生再次提醒市民,无论何种野生蘑菇,最好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采摘食用,一旦中毒严重,将危害到生命安全。

工人在山上采摘的蘑菇

永嘉县巽宅中心卫生院医生汤立蒙告诉记者,6月22日晚上10点多,一名脸色略微发青的男子走入值班室,表示自己有恶心、呕吐的症状,经病史查问后,男子表示自己在附近一工地务工,晚饭和工友们一起食用了蘑菇,而这个蘑菇是另一位工友在山上自己采摘的。汤立蒙听完感觉不对劲,便跟着男子去了工地。“因为县里以前发生过这样的毒蘑菇事件,所以我们都会留一个心眼,我就让他领着我一起去看看,后来发现,他们9个搭伙吃饭的人,有8个人都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另外一个没什么症状。”

工人在山上采摘的蘑菇

所幸这9名工人意识清醒,大多只是轻微的胃肠道症状,面对这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汤立蒙立即向上级汇报情况,巽宅镇连夜启动应急预案,在调度急救车的同时将工友吃剩下的蘑菇进行采样,并上报至县疾控中心。后经省疾控专家判定,工人们误食的蘑菇为“日本红菇”,通常在食用2-4个小时后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而每年的六月到九月正是“日本红菇”生长最旺盛的季节。

工友们在23日凌晨15分被送至温州医院,经输液治疗后,在凌晨3点多,9人指标恢复正常,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基本消除,早上6点,9人全部出院。刚刚出院回到宿舍休息的何先生告诉记者,22日下午他在山边看到一片白白的蘑菇,于是4个人采摘了5斤左右,带回宿舍加工烹制。“这个蘑菇就跟平时在贵州老家采摘的石灰菌一样,白白嫩嫩的,我们就带回去炒着吃了,感觉味道更香一点,不过3个小时后,我们几个人突然就出现呕吐,嘴巴里特别苦,当时肚子特别疼,全身冒汗,头也昏昏的。”何先生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感受,苦笑道这辈子再也不吃蘑菇了。

解药?不存在的!

医生提醒

误食毒蘑菇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部分误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万一误食了有毒蘑菇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进行催吐、导泻,医院就诊,同时,还应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供医务人员鉴定,并对症下药,确保患者得到确切有效的治疗,但是最有效的办法是不采摘不食用。

毒蘑菇致命的高发季

毒蘑菇中毒

常常危及生命,是造成食源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6-10月是我省野生菌生长的旺盛期

市场监管部门温馨提示:

为了生命安全,千万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不买卖不明品种、不明来源野生蘑菇,确保不发生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

老百姓能分辨毒蘑菇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毒蘑菇种类繁多,

其鉴定需要丰富的专业生物分类学知识,

即使有采摘食用习惯的人员也很难识别。

先来了解下常见的毒蘑菇

一起看看下面的图片见识一下吧~

↓↓↓

说明

1.以上所有标本和图片全部来自于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6个省份近年来发生的野生蘑菇中毒现场,具有华中、华东地区代表性。

2.以上全部图片由陈作红、张平教授拍摄,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标本馆。

“漂亮蘑菇不能吃”

“颜色鲜艳的有毒”

......

下面这些流传甚广的毒蘑菇辨别方法

是否你也曾听说过

但实际上,这些方法并不靠谱!!!

错误1“鲜艳的毒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错!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比如褶孔牛肝菌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而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是毒蘑菇。

错误2“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错!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可以生在松林中。

错误3“毒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错!“银针验毒”是小说和电视情节,可以验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但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产生颜色变化。

错误4“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错!有不少毒蘑菇受伤后,不分泌乳汁,也不变色。而有的食用菌,比如多汁乳菇,可以分泌液体并变色。

错误5“被虫叮咬过的蘑菇没有毒。”

错!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错误6“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环或有菌托的是有毒的。”

错!许多毒蘑菇看起来很普通,比如剧毒的毒粉褶蕈。

错误7“毒蘑菇水一泡就变浑,无毒的泡在水里是清澈的。”

错!变浑是因为蘑菇含有浆液,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以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会变浑。

错误8“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错!蘑菇的气味不仅和品种有关,也和生长的环境有关,毒蘑菇和无毒蘑菇的气味无法分辨。

错误9“毒蘑菇做熟就没有毒了。”

错!毒蘑菇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其它的作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毒素。

错误10“我以前年年在这棵树上采蘑菇都没有毒。”

错!曾经有一家四口人全部被毒蘑菇毒死,就因为他们年年在同一棵树采同一种蘑菇,从来没有出现问题,但是偏偏有一年可能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出现了毒素,造成惨剧。

(以上问题答疑来源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消费者在家食用或在外就餐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或中毒症状,要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并保留病历和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消费者在餐饮单位用餐后要索取发票等消费凭证,出现消费纠纷时可作为维权依据。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餐饮单位应第一时间将中毒者送医救治,并及时上报辖区市场监管部门,配合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置工作。

为减少“误食”毒蘑菇

而发生的中毒事件

再次提醒

对消费者的提示

消费者不要随意采食和购买野生蘑菇。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以免发生意外,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食用野生蘑菇习惯的消费者,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千万不要轻易购买食用。

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提示

各类餐饮单位、食堂等要做到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野生蘑菇。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把原料采购关、验收关,确保进货渠道正规,原料进货查验记录;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大对辖区餐饮服务单位,尤其是农家乐、小吃店、集体用餐食堂等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野蘑菇、野菜、发芽土豆等重点食品的监管,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科普宣传,严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坚决不采不购不食野生菌菇类食品!

坚决不采不购不食野生菌菇类食品!!

坚决

不采

不购

不食

野生菌菇类食品

!!!

大家都在看

?老伴过世,一80岁奶奶把房子租给95后姑娘:房子免费给你住,你陪我聊聊天就好……

?“见过一次,就觉得很喜欢”乐清一老板竟深夜组团偷树,结果…

?恶心!知名品牌的巧克力爬出蛆虫......店家竟称这是正常现象

?百事分厂再报3例确诊;北京一外卖员感染,平均每天接50单

?鸡蛋里竟检出“兽药”!还能不能吃?赶紧看…

?痛心!一人溺水两人去救,苍南发生3人溺亡事件!1人18岁,2人17岁……

?知名女歌手查出癌症晚期,天后肿瘤消失!她经历了什么?

?近期温州一些孩子高烧不退眼睛肿,原来是这种病毒感染……

来源:中国永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ongdu.com/szzz/8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