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6329464.html
今天是年8月3日,星期一,农历六月十四,2日20时至3日20时,多云转晴有雷阵雨,西南风3-4级,气22/32℃。让活力开发区频道伴您开始新的一天!
开发区新闻■赞一个!《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人才聚集”打造“人才高地”》登陆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主平台啦。7月29日,内蒙古学习平台刊发《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人才聚集”打造“人才高地”》,通过“引育留用”大平台承载高端人才、“暖巢工程”创优环境留人才报道了开发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亮点工作。(全文如下)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人才聚集”打造“人才高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来,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瞄准高新技术人才做好“引育留用”大文章,着力创建高新技术人才聚集地,放大引才聚才倍增效应,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和智力支撑。
“引育留用”大平台承载高端人才
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多渠道引才。推动蒙东博士创业园实体化运营,截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3家,进入评审阶段企业1家,年计划引进高层次创业企业20家,引进创业博士研究生20名,引进硕士研究生50名。人才孵化基地规范化建设,在通辽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孵化基地,引导32名优质人才在园区就地孵化。众创空间规模化升级,创客通辽、通辽创业谷被自治区评为示范性创业支撑平台,累计孵化企业家、在孵企业家、毕业企业28家,带动就业余人。
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引进和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余人,其中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余人,30%以上的创业人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构建科技研发平台主体化育才。实施实用型人才培养项目,以研发平台合作为载体,采取聘用、兼职参与课题研究、技术咨询等形式,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开发区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金融创新和经济管理2个专家顾问团,累计有20余家企业与12所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大人才智力技术研发集聚,巩固和提升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端研发型平台运行质量,推动现代蒙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绿色有机生物等优势特色产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共授权专利项、科技成果奖励35项。培育自治区级“草原英才”团队2个、“草原英才”个人3名;通辽市“双创”人才团队4个,“科尔沁英才”5名,通辽市行业领军人才15名。构建产业发展平台立体化用才。围绕产业链升级定位人才,以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相融”的良性格局。围绕效益最大化发掘人才潜力,通过“领军人才+特色项目”“专业团队+产业发展”“创业人才+孵化企业”等模式,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策划、管理、营销等项目团队38个、各类产业链人才人。
“暖巢工程”创优环境留人才
“筑得暖心巢,引得金凤凰”。开发区秉承系统思维、全局思维,着力打造“暖巢工程”,从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制度环境多方面综合施策,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为广大人才安居乐业提供支持,让各类人才来得开心、干得称心、住得舒心。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行园区薪酬制改革,制定人才政策,实行“全员聘任制”、法定机构企业化运营等先进管理方式,大幅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加大“最多跑一次”和“项目指挥”改革力度,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营造高水平、高档次的环境和条件,以“一站式“服务为引领,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代办公司注册、就业备案、外国专家证办理、海外留学学历认证、人才政策咨询、人才落户考察、人才项目申报、人才产学研合作、人才产业推进和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等创业就业服务。开通高层次人才认定绿色通道,在人才项目申报、职称评聘等方面放宽条件、简化流程,对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优先审核评定、优先申报、优先参评、优先聘任。加大人才补贴力度,提高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生活、住房、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的补贴力度,加速落实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就学优惠等政策,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打造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环境,为开发区营造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落实政策资金兑现。下好政策“先手棋”,整合开发区人才集聚计划等激励政策,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通辽市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为、年引进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落实事业编制,按元每月的标准给予生活补贴,无自有住房的按1万元每年的标准给予租房补贴,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并在通辽市自行购买首套住房的,按一次性5万元补贴标准给予安家补助费,同时直接列入科级后备干部管理。加大引才奖励力度,降低企业育才成本。设立企业引才奖励专项资金,对于成功通过刚性和柔性两种方式引进五类高层次人才并取得明显效益的企业,开发区一次性给予10~20万元的奖励性补助。设立企业投创资金,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在开发区创办企业、在开发区设立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在开发区新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等的企业,开发区一次性给予~万元奖励性补助。对获得国家、自治区创新创业大赛前三名的双创团队,其科技成果实现本土产业化的,一次性给予新创办企业50万元奖励性补助。设立企业科研资金,对于企业刚性引进并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科技研发的人才和团队,按引进人才类别给予~万元项目科研经费支持。强化人才联系服务。坚持党管人才,打造“党建+人才+服务”工作模式,实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优秀人才机制,年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出现的新问题26个。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提高各项配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加大人才工作资金投入力度,提供人才公寓套。坚持待遇留人,通过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人才安居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安居保障,做到后顾无忧。
■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管委会为园区企业积极协调解决用电问题。日前,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联合通辽市电业局、科尔沁区农电局及开发区直属国有企业等相关单位,针对园区企业用电问题进行现场办公。为切实有效解决物流园区企业用电问题,在对各项目进行实地查看后,召开了座谈会,对园区用电问题提出了合理性规划意见。电业局计划免费为园区安装用电主干线,相关手续齐备后即可施工。■开发区公路和运输管理站开展扫黑除恶“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切实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加大对交通运输领域各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力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开发区公路和运输管理站于7月初开展扫黑除恶“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重点查处非法营运、非法扬撒、非法改装、非法经营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共检查车辆台次,企业家,发放宣传单张,整改通知书33份,查处违法案件19件。下一步,开发区公路和运输管理站将继续加大整治力度,为辖区居民营造平安、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开发区一无证托老机构被限期关停。日前,开发区卫健委、民政局、新城派出所与金都新城社区工作人员对新城街道璟苑二期小区一处托老机构进行联合检查,发现该托老机构未取得民政局发放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现属于无证经营,基础条件也很差,还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相关部门正在对该托老所进行依法取缔。■开发区公安分局刑警三大队破获一起合同诈骗案。年7月1日,通辽市皓鑫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合伙人包某报案称:其公司租赁给白某某的一辆斯巴鲁汽车被白某某私自出售。接到报案后,办案民警立即开展侦查工作。经初查,白某某于年5月在开发区瑞丰汽贸物流园通辽市皓鑫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租赁一辆斯巴鲁森林人越野车,租赁方式为以租代购,即交付租金满2年后车辆过户至白某某名下。白某某提车时交纳0元租金,后白某某以车钥匙丢失为由向通辽市皓鑫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借走该车备用钥匙,以各种理由推托不再交纳租金,且拒不告知通辽市皓鑫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该车实际位置。年6月30日,通辽市皓鑫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法人张某发现该车GPS信号在科尔沁区出现,遂指派包某前往查看,包某在科尔沁区京吉顺通物流发现该车即将发往山西太原。该车系白某某于年4月在未通知汽车所有人张某的情况下,私自将车辆转卖给崔某,且未交付张某钱款。年6月29日崔某将该车转卖给山西人贾某,贾某委托他人自通辽托运该车至山西太原。在查清案件事实后,办案民警于年7月28日依法将白某某传唤至开发区公安分局执法办案中心进行讯问,经讯问,白某某对未履行合同按期交纳车辆租金,未经车主张某许可私自将租赁车辆出售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白某某已被依法取保候审,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辽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让乡村治理“活”起来
辽河镇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开展在哪里”的思路,夯实基层宣传舆论阵地,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立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村级文明实践站36个,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志愿服务,涵养自治新风尚。辽河镇按照“横向到边全覆盖、纵向到底无缝隙”的原则,健全志愿队伍体系,聚合志愿资源,建立“辽河微光”“巾帼志愿者”等由专家、致富能手、身边好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探索形成“镇班子成员+村两委+党员志愿者+群众”四级志愿人员管理方式,搭载辽河镇红色网格化管理,指导各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形成“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局面。目前,辽河镇已有志愿者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次。志愿队伍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各种活动送到村民身边,满足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涵育了志愿者在提供服务时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服务的理念,为村民自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道德评议,构建德治新载体。辽河镇为弘扬优良传统,开展为期三年的移风易俗活动,在全镇36个村全部构建“一约二榜三队四站五会”自治体系,重点整治农村八种乱象,号召广大农民“红事新办,白事简办,余事不办。”同时举办“最美家庭故事汇”“巾帼助力靓家园”等示范活动,推广系列好经验、好做法,引导村民遵守传统文化习俗、家风家训,发挥村规民约约束作用,传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摒弃陈规陋习。挖掘一批示范性强、影响力大的品德典型,连续两年表彰“文明家庭”“辽河好人”等各类典型个家庭和个人,营造“人人学好人,人人做好人”良好氛围,着力培育良好乡风、淳朴民风、优良家风,形成“为美德点赞、像模范学习”的生动局面,营造“以德治村、以德兴村”的浓厚氛围,使乡风日益美好,文明不断提升。
理论宣讲,引领智治新时尚。辽河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抓好理论宣讲工作。坚持以“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作为宣讲重点,不断创新宣讲形式。在线下,组成“草根宣讲团+特邀讲师”为主的宣讲队伍,以“故事化”宣讲代替“说教式”宣讲,用小变化、小故事来展现新思想、大道理。在线上,充分利用“筑梦辽河”“魅力辽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