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湿热天气来临,正是野生菌类和鲜黄花菜大量上市的季节,极大的丰富了市民们的餐桌。但是,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近日,食源性疾病监测显示多例因食用野生菌类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在此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菌类加工食用。下面就给大家科普一下野生菌类的危害和防治知识。
我国野生菌类资源十分丰富,野生菌类味道鲜美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为广大公众所喜爱,但野生菌类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死亡。毒蘑菇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毒蘑菇中毒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为主,中毒主要由家庭误食误用导致。
鉴别野生菌类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帮助,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在有采食野生蘑菇习俗的地区,切勿采集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吃黄花菜的禁忌是什么?
1.不可多食。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秋水仙碱”的物质,它本身虽无毒,但经过肠胃道的吸收,则具有较大的毒性。所以在食用鲜品时,每次不要多吃,不宜单独炒食,哮喘病者忌食,不建议与鸽肉及鹌鹑一起食用。
2.吃前浸泡。由于鲜黄花菜的有毒成份,因此食用时,应先将鲜黄花菜用开水焯过,再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以上,捞出用水洗净后再进行炒食,这样食用鲜黄花菜就安全了。食用干品时,消费者最好在食用前用清水或温水进行多次浸泡后再食用,这样可以去掉残留的有害物。
“化儿草”是“血皮菜”吗?
血皮菜是江安人饭桌上的常客,常用于炒猪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叫“化二草”的有毒植物与血皮菜相比,外形、颜色极为相似,极易被误认为是血皮菜。“化儿草”叶子边上有卷齿、比血皮菜更修长,放在嘴中咀嚼有苦涩味,这种植物民间被称为见肿消、化儿草,以前民间常作为堕胎药使用。如果误食“化儿草”,就会产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
这些土豆不能吃!
一、土豆皮变绿不能吃
如果土豆皮变绿,则说明其中毒素龙葵素的含量较高。吃这种土豆千万要谨慎,不仅要削皮,还要多切去一些果肉,把变绿的部分完全去除,否则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二、土豆发芽不能吃
当土豆变青、发芽或者腐烂时,龙葵素的含量会大量增加。食用发芽的土豆之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疼、头晕、呼吸困难等食物中毒的症状。
在购买土豆时尽量避免挑选长芽、表皮发青或是皮肉青紫、腐烂的土豆。如果土豆稍稍发芽变青,食用前应把芽、芽眼和发青部分挖掉,并且一定要煮熟再吃,烹调时可加些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