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广西报告67人蘑菇中毒专家提醒颜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627/6359009.html
本文转自:央广网央广网南宁6月2日消息(记者黄月芬)近期,广西发生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6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疾控专家讲解相关的科普知识。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所长、主任医师蒋玉艳接受采访(央广网发何俊儒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所长、主任医师蒋玉艳介绍,今年1月至5月,广西共报告毒蘑菇中毒事件17起、中毒人数67人,主要发生在家庭的餐桌上,是由自行采摘引起的误食。“毒蘑菇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广西每年基本是从3月份开始有类似案例,5月至6月份是中毒高峰,持续到9月份甚至到11月份。”蒋玉艳说。据介绍,我国野生蘑菇资源丰富,已知蘑菇种类估计在种以上,其中毒蘑菇有多种,而广西境内的水土和气候都十分适合蘑菇的生长。近年来,在广西引起中毒的常见毒蘑菇种类主要有大青褶伞、日本红菇、残托鹅膏、小毒蝇鹅膏、假褐云斑鹅膏、丝盖伞、鬼伞、马勃、牛肝菌、近江粉褶菌、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等。有毒的残托鹅膏(中毒事件处理资料图)有毒的灰花纹鹅膏(中毒事件处理资料图)有毒的假褐云斑鹅膏(中毒事件处理资料图)有毒的牛肝菌(中毒事件处理资料图)致命鹅膏(中毒事件处理资料图)蒋玉艳提醒,目前公众对毒蘑菇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误区一:认为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其实,不能简单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蘑菇是否有毒,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等剧毒蘑菇,其颜色为灰色或白色;鸡油菌、大红菌等可食用的菌类,颜色鲜艳且美味可口。误区二:蘑菇跟大蒜、银器等同煮,颜色变黑有毒,没变色就无毒。其实,蘑菇毒素不能与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也就不能产生颜色变化。如鹅膏毒素就不能发生颜色反应。误区三: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其实,蘑菇有毒无毒主要看该种类是否有毒,通常与生长环境没太大关系。误区四:受伤变色或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其实,受伤变色或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的特征,不能仅凭受伤变色或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如奶浆菌是美味的食用菌。误区五: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和作用与人是不一样的。其实,很多剧毒的蘑菇如致命鹅膏成熟后很容易生虫、生蛆。误区六:去年这个地方采的蘑菇吃了没事,今年在这里采的同一种蘑菇怎么中毒了,是不是蘑菇变异了。其实,这是因为吃了外形很相像的另一种毒蘑菇。毒蘑菇种类繁多,极易与可食种类混淆,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区分哪些是有毒的,哪些是无毒的。蒋玉艳表示,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毒蘑菇的特效药,唯一办法就是早治疗,临床治疗为对症支持治疗,不同种类的蘑菇引起的中毒,其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不同,总的原则为催吐、洗胃、导泻、吸附、血液净化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ongdu.com/szzz/12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