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发物",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可能会"发作"、加重病情的一些食物。对于步入花甲之年的老人来说,如何识别并避开这些"发物",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古籍中把"发物"归纳为六大类:生热发物、冷积发物、湿热发物、滞气发物、动血发物和动风发物。每一类背后都有一番道理,我们不妨仔细探讨一下。
"热"气冲天,当心生热发物生热发物,典型代表就是葱、姜、韭菜、胡椒、羊肉、狗肉等。这些食物在古人眼中都被视为"燥热"之品,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喉咙发烫、口渴甚至便秘等症状。
年事已高的老人,身体机能自然下降,对这类"燥热"食物更加敏感。如果不加节制地大鱼大肉,就很容易出现"上火"的状况。我曾经见过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每天痴迷地吃一大盘辣椒炒肉,结果不仅胃痛难忍,还出现了严重的咽喉不适。直到禁绝了这些生热发物,他的症状才逐渐好转。
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禁绝这些"热性"食物。适度摄入反而有益。葱姜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羊肉富含铁质,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老人很有帮助。关键在于要学会调配,搭配一些清热解毒的蔬菜,做到热与凉的平衡。就像人生一样,不能太过"燥热",也不能太过"寒凉",而是要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凉性食物也要谨慎,当心冷积发物冷积发物包括西瓜、柿子、雪糕、冬瓜等,中医认为这些食物会引起腹泻、咳嗽等症状。其实,这主要是由于这些食物表面附着了大量细菌和病毒。
我曾经有一位八十多岁的奶奶,对于新鲜水果情有独钟。她总爱在吃西瓜或柿子之前,随手在裙子上擦拭一下就直接入口。结果不出所料,她频频拉肚子,还伴有严重的胸闷咳嗽。直到我们专门为她购置了一台洗蔬果机,认真清洗每一个水果蔬菜,她的症状才渐渐好转。
可见,对于老年人来说,即使是"清凉"的食物,也需要格外小心。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所有食材进行彻底清洗,尤其是一些容易附带细菌的生冷食品。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大量摄入,以免引发肠胃不适。适量"凉"下去,才是最妥当的选择。
湿热发物缓解消化,需要"温和"湿热发物,代表有糯米、猪肉等。中医认为它们会引起脾胃不适及其他症状。这在现代医学看来,其实就是消化不良的表现。
老年人由于长期卧床,肠胃功能大不如前,确实很容易出现这种消化不良的问题。我记得有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每次吃完一顿饭,总要立即躺下休息,结果总是呼吸不畅,胸闷难受。后来我们建议他饭后要坐起来散散步,情况才有所好转。
所以,对于这类湿热发物,老年人并不需要完全忌口,而是要学会"温和"。适当少食,同时注意饭后适当活动,可以大大改善消化不良。如果症状严重,也可以配合一些消化药物。关键是要摒弃那种"一禁了之"的简单做法,而是要通过调理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像这样"温和"的饮食理念,放在人生这个大课题上同样适用。我们不能过于极端,而是要学会适可而止、从容不迫。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温故而知新",唯有在前人的经验教训中不断学习,才能在人生的路上越走越稳当。
痛风、便秘出没,当心滞气发物滞气发物包括豆类、薯类、油腻食品等高淀粉食品。中医认为它们会导致肠胃阻滞不畅,出现胀气、腹痛等症状。
这的确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符。这类高淀粉食物在胃肠道中需要经过更复杂的分解过程,难免会产生大量气体。对于老年人本就乏力的肠胃来说,自然很容易出现积气不顺的情况。我曾经有一位老朋友,每逢吃豆腐或薯片就必定接连放几天的屁,简直把周围人都困扰惨了。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对这些食物一概而论。适量摄入豆类、薯类等食物,反而有益于肠道健康。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关键在于要搭配一些消食化气的佐料,如葱、姜、蒜等,从而达到气与食物的平衡。
就像人生的起起落落一样,我们都免不了要经历一些痛苦的时候。但关键在于要学会调理,找到恰当的方式来缓解症状。就像那句古语说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调整自己,才能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越走越稳健。
警惕动血发物,防患于未然动血发物包括胡椒、辣椒、羊肉、狗肉等,中医认为它们会导致出血症状,如衄血、吐血、痔疮等。
这在现代医学看来,主要是因为这些食物含有一些能够致使血管扩张的成分。对于已经有出血倾向的老年人来说,自然容易加重症状。我认识一位退休老教师,平时喜欢吃羊肉火锅,结果不出两天就出现了鼻子流血不止的情况,吓得他从此远离了这些"动血发物"。
但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也未必就要彻底禁戒这些食物。适量食用,反而有益于健康。胡椒、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羊肉、狗肉则富含优质蛋白,有助于肌肉修复。关键在于要学会搭配,比如可以与清凉的蔬菜一起食用,达到热与凉的平衡。
我想,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所在。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受伤而一味逃避,而是要学会接纳生命的波澜壮阔,在挫折中寻找成长的机会。就像那句话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伟业的背后,都是无数个平凡日子的积累。只有主动面对生活的"动荡",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春华秋实中收获满满。
"动风发物"小心过敏动风发物主要指海鲜类,如鱼、虾、蟹等。中医认为它们会加重皮肤病变,出现湿疹、荨麻疹等症状。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这其实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过敏反应,部分人天生对海鲜过敏;二是海鲜易腐败变质,滋生大量细菌,导致食物中毒。我认识一位曾经热衷吃海鲜的老伯,结果每次吃完之后都会浑身瘙痒难忍,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对虾过敏。
但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只要注意食品新鲜程度和卫生情况,一般是不需要过度担心的。现代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无论是冰箱、洗碗机还是专业的洗蔬果设备,都能有效避免食物变质和交叉污染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对于"动风发物"这一类,老年人大可放下心中的顾虑。只要做好日常的卫生防护,定期检查自身是否对某些食物过敏,适当食用就完全没有问题。这也许正是人生路上应该学会的另一个道理:不要被一些无谓的恐惧所束缚,而是要勇敢地去拥抱生活的精彩。
做到"知""止"并重,才能在人生的晚年享受到真正的安康。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只有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再谨慎对待这些"发物",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光里,活出更加精彩动人的人生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