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君的话
受疫情影响,这段时间大家都不能出门,不少人就宅在家里研究美食,化身“中华小当家”!
这众多美食中,海鲜由于其营养价值高、不容易长胖、味道鲜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但海鲜虽好,吃的时候要注意,尤其是一些海鲜,一定要慎吃,否则吃出问题就得不偿失了。
脑炎竟是寄生虫导致的!最近,7岁的小男孩阿龙经常头痛难忍,有时还会发烧呕吐,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也没有任何缓解,反而更严重了。
看着阿龙越来越虚弱,着急的父母带着他来医院。
经过仔细检查,医生初步判断是脑炎,可能是颅内感染导致的。
接着,医生给阿龙做了进一步更专业的检查,终于找到了病因:令人诧异的是,阿龙竟然是感染了一种叫做“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虫!!
△广州管圆线虫左侧为成熟雌虫,右侧为该虫第3阶段其实,这不是“广州管圆线虫”第一次出事了。
年5月,北京市2名男性出现了肩部疼痛、颈部僵硬、皮肤刺痛感、头痛恶心等症状,医院诊断,确定为脑膜炎。
6月,陆续又有人出现类似症状,最终共有人感染,都是由寄生虫导致的。
经调查,这些人都在酒楼吃了一道“凉拌螺肉”,这种螺叫做福寿螺,里面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导致感染引发了脑膜炎。
不吃螺也可能会感染!虽然阿龙已被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但父母还是很疑惑:最近这半年多来,阿龙并没有吃螺、鱼生、野味等,疫情期间,也没有去有寄生虫的水域玩耍,怎么会感染寄生虫呢?经过反复询问,原来阿龙在发病前1个月曾吃过许多淡水虾!而阿龙的家乡,有很多福寿螺。这些淡水虾,很可能被水里的福寿螺污染了,所以虾里也带有幼虫!△福寿螺和其粉红色的卵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是寄生在鼠类身体内,产卵后,幼虫会随着鼠类的粪便,排出体外。幼虫可能感染福寿螺、蛞蝓等,还可能转到蛙、蜗牛、鱼、虾(淡水虾)、蟹等宿主体内。所以,福寿螺千万不能吃,被福寿螺污染的水域出产的鱼虾蟹,也尽量不要吃。此外,如果喝了受污染的生水,或者接触了生水,没有及时洗手,都有可能感染管圆线虫。感染了有什么症状?如何预防?管圆线虫随着螺、虾等进入人体内后,虫子会穿过肠壁,随着血液在体内游动,损伤肠、肝、肺、脑,甚至造成颅内感染,引起脑炎。
管圆线虫的最短潜伏期是1天,最长可达35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部疼痛或僵硬等,少数甚至会致盲、偏瘫。
其中,头痛最具特征性,约90%的患者,会出现头痛,而且难以忍受。
我国是广州管圆线虫高发区域,除了广州市,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云南省、浙江省、福建省、黑龙江、辽宁、天津、北京等都有相关病例报道。
不过,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也没那么可怕,做好预防是可以避免的。
①远离福寿螺。不要吃,也不要让孩子去玩。
②水产品一定要充分煮熟。被福寿螺污染的水里的鱼虾蟹,也有可能携带幼虫。所以,对于不明确来源的鱼虾蟹,要充分煮熟后再吃。
总之,不生食或半生食螺类,不饮用生水,接触螺类或生水后,充分洗手。
如果出现了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
这种常见海鲜也有毒除了福寿螺,最近还有一种常见海鲜:贻贝,被多地政府列入黑名单。贻贝,也叫青口,在北方称海虹,南方有些地方称淡菜。前些天,唐山市发布了食用海虹安全警示:近期,贻贝已经引发多起食物中毒。秦皇岛山海关区政府也发布紧急通知:在贻贝内检测出其贝类毒素超标4倍以上,提醒大家近期尽量不要吃。其实,贻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等,平常吃并不会导致中毒。贻贝有毒,主要是食用了一种具有毒性的赤潮(含有麻痹型贝毒)后,毒素在其体内蓄积所导致的。这种毒素毒性很强,和河豚毒素类似。不光是贻贝,扇贝、生蚝等贝类食物中,同样可能出现。当吃了含有这种毒素的贝类后,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四肢肌肉麻痹、皮疹、发烧、甚至呼吸停止等中毒症状。而且,这类毒素很特别,它们极耐高温,家中普通的加热方式并不能降解毒素,就算是吃了已经煮熟的贻贝,也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经研究发现,贻贝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在每年4、5月份达到最高,这也是“海虹(贻贝)中毒事件”高发的根本原因。当然,大家也不必过度恐慌,到正规场所购买,避开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春冬季是“中毒”高发期,尽量不要吃,避免增加中毒风险。
万一吃贝类食品后出现了中毒现象,一定立即就医!不要拖延时间,更不要自己乱治!
海鲜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和很多营养元素,也不容易长胖,再加上味道鲜美,所以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但是大家吃海鲜时一定要注意,购买时认准正规渠道,加工过程中,食材、烹饪工具(案板、刀具等)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虽然很多地方有吃生鱼片的习俗,但这样存在很大的感染风,海鲜一定要完全加热后再吃,高温可以杀死寄生虫和病菌,降低食物中毒和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美食与健康,缺一不可。
海鲜虽好,但吃的时候要多留神哦。
DISCUSSION话题讨论你最喜欢吃什么海鲜?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