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现代医学将巴比妥酸盐、苯二氮卓和酒精划为镇静剂药物。这些物质通过抑制或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冲动的传导,来压抑(减缓)个体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其产生这种效果部分是通过抑制使用突触使用神经递质的神经通讯。但是,酒精显然是一种最先由早期人类广泛使用的精神促动物质。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描述酒精的工作原理和对人们的危害。酒精危害在酒精的作用下,一些人变得愚蠢、粗鲁、友好、多话;另一些人变得口出恶言、暴力;还有一些人变得沉闷沮丧。酒精似乎促进多巴胺释放,而多巴胺会带来愉悦的感觉,这也是部分人在饮酒之后有很强的愉悦感。不同酒精剂量对人们的影响在低剂量下,酒精可以使人放松并轻微地增进成年个体的反应速度。然而,由于人体只能缓慢地分解酒精,因此在短时间里摄取大量酒精会使中枢神经系统负荷过度。当血液中酒精浓度0.05%增加到0.1%,个体的认知、知觉和运动过程会快速恶化。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0.15%,就会对思维、记忆和判断造成严重的消极。后果,连带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以及运动协调能力的丧失。当喝酒的频率和数量干扰了工作表现、损害了社会和家庭关系以及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时,就可以诊断为酒精中毒。长时间大量饮酒还会导致生理依赖、耐受性和成瘾。酒精与交通事故血液中含有有0.1%酒精的人发生交通事故和死亡事故的机率,比酒精含量只有0.05%的人高出6倍。与酒精有关的车祸是交通事故死亡的首要原因。假使你正开车去赴一个重要的约会,不能迟到。你在驾驶时可能产生冲动想要放纵自己做一些不良的驾驶行为,比如加速或鲁莽地换道。然而,你的见识,比如你可能得到罚单或发生事故等等,会消除这些负面的冲动。一组研究者检验了一个假设,即当人们在良好冲动和不良冲动之间发生冲突的这类情况下驾驶时,人们在酒精影响下的驾驶行为尤其恶劣。研究中的参与者在摄入酒精或安慰剂后进行模拟驾驶任务。(你能理解为什么研究者不能在真实的路面上进行这个实验。)参与者的驾驶行为在摄入酒精后变得相当恶劣,比如没有在红灯前停车和急剧转向操作。当研究者强化参与者的反应冲突感时,酒精的作用甚至更大。如果参与者很快到达目的地,研究者会给予参与者现金奖励,但是,如果他们车开得不好就会输钱。当他们处于这样的冲突状态时,参与者的表现是最差的:他们的不良冲动显著胜出。你对这样的论断无疑不会陌生:一部分答案在于酒精影响了饮酒者抑制不良冲动的能力。人们在喝醉后会做出清醒时永远不会做出的事情。就驾驶而言,缺乏冲动控制会带来致命的后果。请,远离酒精,减少酒精对我们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