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生多起食物中毒事件,这些ldqu

最近发生多起因误食有毒食物

引起的中毒事件

食安君就跟大家来科普

日常生活中我们容易混淆的

这些“美味”

植物篇

野生蘑菇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中毒类型中以胃肠中毒型最为常见,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严重者甚至休克。

这些鉴毒方法不靠谱

Q1:颜色鲜艳的蘑菇就是有毒的?

A1:错!蘑菇是否有毒与颜色无关。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蘑菇颜色鲜艳,但美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等剧毒蘑菇的颜色却为灰色或白色。

Q2:生长在阴暗潮湿处的蘑菇有毒,生长在清洁处的蘑菇无毒?

A2:错!确实大多数蘑菇都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包括有毒和无毒的,但是剧毒的鹅膏菌却多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地上。

Q3:流汁液或受伤变色的蘑菇就是有毒的?

A3:错!松乳菇、多汁乳菇掰开或划伤后会流出乳汁,美丽牛肝菌受伤断面会变蓝色,然而这些都是无毒的蘑菇。而像剧毒肉褐鳞环柄菇、有毒蝇鹅膏的断面都不会变色或流汁液。

Q4:蘑菇与银器、生姜、大蒜、大米等同煮,液体变黑则有毒?

A4:错!毒蘑菇不含硫或硫化物,不能与银器反应发生颜色变化;生姜、大蒜、大米与毒蘑菇同煮也不会变色。

误食了怎么办?

①立即呼叫救护车。

②要立刻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需注意的是:

孕妇慎用催吐;

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③加盖毛毯保温。

④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医院进行检查。

⑤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正确的做法

to消费者

不采摘

路边草丛或者上山的野生蘑菇,很难通过肉眼辨别,最好不要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购买

注意不要在路边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

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to食品生产经营者

应做到“三不”: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来历不明的蘑菇。采购蘑菇等食品原料时要做到索证索票,确保所加工、经营的蘑菇中未混入有毒品种。

断肠草金银花

小知识

断肠草学名钩吻,别名野葛、大茶藤等,属于马钱科植物,在我国有广泛分布。断肠草有剧毒,春夏季时叶之嫩芽极毒。

断肠草的花和金银花特别相像,断肠草的根外观又与五指毛桃的根十分相似,所以经常有人误采、误食。

断肠草和金银花的区别

↓↓↓

枝叶的外形断肠草一般枝叶较大,叶子呈卵状长圆形。而金银花枝叶较细,较柔,枝条上常带有细细的白色绒毛。叶子的质地断肠草为革质叶,叶面光滑,有点像我们常见的冬青(大叶黄杨)。而金银花为纸质叶,叶面无光泽。花朵的着生方式断肠草的花一般生长在枝条的关节处和枝条的顶端(即花顶生或腋生),而且其花是呈簇状生长,一个关节处往往有多朵花,花为三歧分枝的聚伞花序。而金银花主要生长在枝条的关节处,花朵成对状,一个关节处一般只生长两朵小花,花为腋生。花朵的色彩和形状断肠草花冠黄色,花形呈漏斗状,是合瓣花,长1~1.6厘米。而金银花的花冠呈唇形,花朵呈喇叭状,是离瓣花,花筒较细长,花也比断肠草的花小,并且金银花初开时花朵为白色,一两天后才变为金黄,新旧相参,黄白衬映,故名“金银花”。

如果大家想自己煲凉茶的话

可以到正规市场购买

也不要在路边摊贩购买野生中草药

海鲜篇

海虹

海虹亦称贻贝

就是广东人常说的青口

煮熟后加工成干品

便为熟悉的——淡菜

海虹本身无毒体内毒素是通过摄食有毒单胞藻形成这些毒素无色无味,耐热性极强人一旦吃了含有毒素的贻贝就会中毒

每年4-5月份毒素含量最高!

结合近年各地区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发生、发展的规律,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4-5月份将达到最高。

仅0.5mg就能使人死亡!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其毒性极强。食用海虹中毒后,麻痹性贝类毒会导致人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仅0.5mg就能使人死亡。

如何预防中毒?各经营企业、餐饮单位、消费者,在购买贻贝等贝类水产品时,应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消费者在赤潮暴发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怀疑中毒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进行催吐处理,并尽快前往医疗机构治疗,确保及早排除体内毒素。

贝类

不生食海产贝类,防感染甲肝风险

贝类为滤食性生物,在滤食水中饵料时,容易在体内富集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在贝类体内不能繁殖引起贝类自身患病,但可在贝类体内高浓度富集并可存活15天以上。

消费者用沸水加热贝类5分钟,甲型肝炎病毒即可失去活性;如果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受到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贝类,就会增加感染该病毒的风险。

科学选购很重要,正规渠道保安全

消费者应通过超市、大型批发市场等正规经营渠道,选购来源可靠、养殖水域洁净且符合安全标准的贝类。

一是“一看、二触、三嗅、四听”。一看外形,选择大小均匀、外壳颜色较一致、有光泽的贝类。二触肢体,鲜活贝类用手触摸时,贝壳能闭合或外露肌体能缩回体内。三嗅气味,新鲜贝类应有其特有的气味,如发臭或有异味,说明已不新鲜。四听声音,拿起贝类轻轻摇晃,如听到啪啪声,说明可能是空壳或有沙石。

二是不在污染区域采食贝类产品。沿海地区居民,不要在容易受到陆源污染的排水口(如电厂冷凝水、生活污水)或河道入海口附近“赶海”,打捞或采食贝类产品。

三是贝类要低温贮存并尽快食用。

蒸熟煮透要记牢,适量食用有讲究

注意制作卫生,蒸熟煮透。要保证加工制作贝类的卫生条件,蒸熟煮透,不生吃、半生吃或腌制后直接食用贝类。

不要食用贝类消化腺等内脏。

吃贝类要适量,一次不宜过多。

螺类、河鲀

春天是河鲀最肥美的时节

但也是河鲀毒素最强的季节

同样,每年4-9月是织纹螺的旺汛期也是它毒性最强的时候

织纹螺

俗称海丝螺、海蛳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每克螺肉的毒力可以达到上百个鼠单位,成年人约食用10g螺肉就会出现一般的中毒症状,约食用50g至g就能引起死亡。注意!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河鲀

河鲀,俗称气泡鱼、吹肚鱼,含剧毒。鱼死后内脏毒素溶入体液中会渗入肌肉。1.自己捕到的野生河鲀能吃吗?

答案是:不可以

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鲀

2.

在市场上看到

活的河鲀售卖怎么办?

拨打举报!

一家吃河鲀的餐馆号称“食材新鲜”

在水箱内养着一群河鲀

供食客挑选

还是拨打举报!

禁止经营养殖河鲀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鲀整鱼

3.

餐馆师傅自称“经验丰富”

死在他手下的河鲀不计其数

能放心吃吗?

依然是拨打举报!

了解了这么多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认清楚这些“美味”

避免引起食物中毒

如有食用一旦出现不适症状,

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在“食安香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ongdu.com/szxj/5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