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正确规范和指导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调查和处理,及时控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有效提高我园应对食物中毒事件的紧急处置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带来的危害,切实保障师幼身体健康,我园于今日下午14:00开展了预防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活动。
在下午14时许,大班两名幼儿出现“腹痛,呕吐”现象,大班师老师及时发现,并报告保教处,我园随即启动“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这两名幼儿被紧急送进医务室,由保健医生对幼儿进行身体检查
随后大班两名老师对“呕吐物”进行处理并对大班活动室进行了深度消毒
与此同时,豆老师封锁了厨房食品留样柜,园长打电话向上级部门报告
接着,豆老师“查封”了厨房门,等待卫生部门来展开进一步调查
演练结束后,副院长对本次演练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对两名参与演练的幼儿提出表扬。
在演练过程中,我园处置食物中毒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能够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检查和应急处置,并向上级和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和联络,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调查处置工作,演练取得预期效果。
在演练结束后,应急小组认真进行了回顾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了食物中毒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从整个演练的过程来看,整体表现良好,如人员的参与及应急反应都达到预期效果,并能按时圆满完成演练任务。
本周一,我园开展了肺结核防治知识教育
防治肺结核保健知识教育
1、肺结核是一种什么疾病?
肺结核又叫“肺痨”,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结核病与艾滋病、疟疾并列为全球三大传染病。其中,结核病全球每年新发病人万,死亡万,是全球致死人数第一的传染病。
2、肺结核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症状:咳嗽、咳痰时间超过2周,咯血或痰里带血丝。
常见症状: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等。
3、检查是否患有肺结核,到医院后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15岁以上的主要做胸片检查和痰的检查,15岁以下的首先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如PPD试验强阳性的话,再做胸片检查和痰的检查。
4、我们怎么预防肺结核?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咳嗽、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不要随地吐痰。
(3)勤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4)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另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5、得了肺结核,应该注意什么?
(1)一旦被确诊为肺结核,一定要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治疗,严格按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和复查。
(2)治疗期间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要减少与其他人的接触,如果必须去,需要佩戴口罩。
(3)要树立治愈的信心,只要完成规范治疗疗程,绝大多数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治愈后就不会有传染性。
(4)在治疗期间还需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在饮食方面应以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同时还应多吃品种多样的蔬菜、水果,再搭配一些粗粮更好。
6、结核病预防不是有卡介苗吗?为什么不起作用?
卡介苗无法预防结核病感染的观点已经基本成为公认。
由于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权衡利弊后,我国仍然要求新生儿接种卡介苗,这是因为虽然无法预防结核病,但卡介苗可以在儿童感染结核杆菌后避免两种严重的并发症,对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有75%~86%的效果。
7、结核病传播性有多强?
与结核病人有长期密切接触的人感染的可能性非常高。一个肺结核病人每年可能感染10-15人(或更多)的新患者。
结核病菌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的概率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患者排出的感染液滴的数量,通风情况,暴露时间,结核杆菌的毒力,和免疫水平等。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以通过隔离治疗病人来避免。一般来说,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不包括耐药结核),只要接受了正规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治疗,两周后传染性会大大降低,两个月后,85%的患者传染性会消失。
8、结核能治好吗?
能。现代结合病的药物治疗周期一般为6至9个月。
对于没有耐药性的结核病,一般使用一线抗结核病抗生素:异烟肼(INH)、利福平(RIF)、乙胺丁醇(EMB)、吡嗪酰胺(PZA)。结核病的一个标准短疗程是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两个月,然后单独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再过四个月。
但一旦发展成耐多药结核病,疗程会变得漫长而复杂,一个标准流程长达20-24个月,而且药物不仅具有相当大的肝肾毒性,副作用显著,且价格昂贵,整个治疗过程费用是普通结核的上百倍。除此之外,由于抗结核病药物对于肝脏会有损伤,患者还需要服用护肝药物。
9、如果感染结核菌,没有发病的人以后还有可能发病吗?
可能。结核病有相当长的潜伏期,大部分病菌携带者一生都不会发病。
处于结核病潜伏期的病菌携带者不具有传染性。这些携带者中只有10%会患上结核病,并且发病概率会逐年减小。如果携带者年纪较大,或者免疫系统不健全(如艾滋病),发病率会比常人高。
撰稿人:冯冬梅
审稿人:齐雨晴
零。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