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大件事”
一觉醒来,天下新闻皆掌握
3月
17
今日天气
晴天间多云,早晚有轻雾;气温20-30℃;东南风2-3级;相对湿度50%-90%。
春天来了
又到了万物生长的季节
对于“吃货”来讲,春天也是“好吃”的季节
因为这个季节,可以吃的美食也越来越多
但是吃归吃
一定不要拿“命”做尝试
??
最近,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通报了
2月全省3起较大级别食物中毒事件
累计报告病例例
其中2人因河豚中毒而死亡
年2月(2月1日零时至2月28日24时),全省21个地市除新冠肺炎疫情外报告3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为较大级别食物中毒事件,累计报告病例例,死亡2例。其中2起为揭阳市报告的河豚中毒事件,累计发病2人,死亡2人;1起为广州市报告的食源性疾病聚集事件,发病人。
你没有看错!
就是这种圆滚滚的
一度被大家玩儿坏了的河豚
很多人都知道,河豚有毒
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
处理干净就没事了
但是大件事君劝大家,千万别存侥幸心理
因为真的太危险
??
多人曾因食用河豚中毒
深圳有人因此丧命
下面这一起起案例
都在为我们敲响警钟
食用河豚后中毒
男子命悬一线紧急抢救
来自惠州市惠东县的范先生是位餐馆老板,年4月下旬,朋友送了他一条河豚。范先生自行加工后食用,觉得比较腥,仅吃了一点就放下了。
但没想到的是,半小时后范先生就感觉手脚发麻,活动不便,说话、呼吸都有点困难。可能是中毒了,范先生忙叫弟弟医院。
急诊医生赶紧给予范先生紧急气管插管后,直接送到ICU抢救,随后报告了院总值。据医生介绍,当日凌晨患者入院时,自主呼吸基本停止,昏迷,四肢软瘫。随后,经过医生紧急抢救,范先生才脱离危险。
深圳一男子食用河豚后中毒丧命
年5月21日,深圳宝安西乡街道发生了一起食用河豚中毒事件,虽然事发后当事人被紧急就医,但仍然不治身亡。
根据西乡街道办通报,当事人冯某于5月22日晚6时,从集贸市场鱼档购买河豚后至某食府进行加工处理。食用后即出现了中毒状况,一直昏迷不医院进行急救。医院时,冯某已经没有了自主呼吸,医院方面进行了抢救,但终因中毒过深,于24日晚9点离世。令人痛心的事例
一次一次再提醒我们
千万别贪这一口
河豚毒素实在是太强了!
0.5毫克河豚毒素
就能置人于死地
每年2-5月份是河豚的卵巢发育期,这时毒性往往最强。所以春夏季河豚最肥美时,也是河豚“作妖”的高峰期。
河豚到底有多毒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据悉,河豚身上有一种河豚毒素,毒性比氰化钠强倍,0.5毫克就足以致人死亡。
除此之外
河豚身上的毒素
有以下几个特点
1河豚身上毒素
无法通过烹饪进行破坏
这种致命的河豚毒素,不管你怎么清洗,或是把厨房里煎炸烹煮等十八般武艺全部用上,都不能将其毒素破坏。
再者,河豚家族很庞大(全球大约有种,中国沿海就有40多种),品种不同,带毒的部位也不一样,让你防不胜防。
通常来说,河豚的皮肤、内脏、卵巢、肝脏全是毒素。有些种类的河豚,鱼肉里并没有河豚毒素,但被杀死后,内脏中的毒素却可能渗入肌肉。
在初夏的繁殖季节,毒性尤其强,雌性的毒性大于雄性。
资料图。来源:ICphoto
2中毒发病后
4-6小时内就可能死亡
最快是1.5小时
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会迅速麻痹人类的神经系统,所以中毒的人会全身麻痹、瘫痪、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的会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毒过程急速而剧烈,潜伏期只有10分钟至3小时,发病后4-6小时内就可能死亡,最快是1.5小时。
一旦中毒,一定要尽快,1个小时内就医,通过肠道灌洗等治疗来清除毒素,千万别耽误救治的最佳时机。
资料图。来源:ICphoto
3中毒后没有特效药
此外,目前临床上根本没有特效的解毒药,医生往往只能帮你催吐、洗胃、大量补液、导尿等,尽快地排出毒素。统计显示,河豚中毒是全国动物类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非常高。
所以结论就是
千万!绝对!一定!
不要去尝试这河豚肉!
再美味的食物
也不值得用生命去冒险!
要是实在忍不住想吃
这两种人工养殖的品种
你可以了解一下
▽
多年来,中国的政策一直是严禁食用河豚的。
不过,到了年,国家农业部和食药监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给人工养殖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这两个品种解了禁。
不过,并非任何人想养就养,想卖就卖,想加工就加工,该通知对河豚养殖基地、加工企业、加工人员、安全加工技术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河豚加工产品的包装上还要附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