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村民、各学校、食品经营户: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也是误采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一旦采拾、加工、食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为有效预防误食毒野生菌中毒事故再次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将如何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告知如下:
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1.颜色及外形。毒野生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菌托、菌环,摘断以后有浆汁流出,味道刺鼻。菌伞呈红紫、黄色或有杂色斑点,柄上会有环和托。
2.闻气味。毒野生菌有辛辣、恶臭及苦味,食用时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二、食用及加工方法
1.加工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2.不要多种野生菌混放在一起加工,因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3.去市场购买野生菌时,最好买曾吃过和自己熟悉的野生菌,加工时最好就是先煮后炒,应炒熟炒透后再食用。
4.吃野生菌时不要喝酒。因野生菌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三、群体聚餐严禁加工食用野生菌
严禁学校食堂(含教师食堂)、单位食堂、集体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群体性用餐单位加工出售、提供、食用野生菌类食品;严禁餐饮单位承办会议、宴席等群体性用餐加工出售、提供、食用野生菌类食品;严禁农村客堂、家庭自办宴席加工食用野生菌类食品,避免发生因食用野生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四、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危害
野生菌的毒性成分复杂,即便通过烹调、加工或者晒干等方式也不能破坏其毒性。中毒临床表现主要有8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表现,严重者可致死。食用野生菌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
五、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处理
食用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医院治疗。不能及时就医的,应立即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医院诊治。
如果群众在市场及餐饮服务单位发现销售加工疑似有毒野生菌时,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
往期阅读
抗洪救灾共渡难关
一名山村党支部书记的守望
柏林镇关于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行服务点联网缴费工作的通知
监制:陈辉、成杰
审核:张峰
编辑:张富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