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则“一家三口吃黑木耳中毒,7岁小女孩出现多脏器衰竭”的新闻,让很多人触目惊心,记忆犹新。炎炎夏日,饮食如不注意,“食物中毒”便时有发生。常见的“食物中毒”有哪些?它们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有媒体采访了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营养源研究所的专家。专家将“食物中毒”分为四类:化学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性中毒、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和不明原因中毒。针对几种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木耳中毒
原因分析
许多菌类干的时候,微生物没法生长,一旦泡水,温度较高时,不可避免地滋生多种微生物,甚至可能会增殖一种叫做“椰毒假单胞菌”的致病菌。最可怕的是,这种毒素非常耐热。“泡过的木耳认真清洗过,又在沸水中焯烫过,毒素也没法完全去掉。”
预防措施
1.泡发前,一定要先把食材表面洗干净,然后使用干净的容器和干净的水来泡。
2.夏季泡发食物时,一定要放在冰箱冷藏室里泡,冰箱降温可以延缓微生物的增殖速度,抑制致病菌的产毒效率。
3.泡发各种干货后,如果发现它们表面黏糊糊的,或者是有异味产生,一定要毫不犹豫地丢掉。
4.不要一次泡发过多的干货。泡发后一定要尽快吃完,泡好之后在冰箱里储藏也不要超过24小时。
5.如果泡发后24小时吃不完,建议分装在保鲜袋里,放冷冻室保存。取出之后再蒸一次或煮一次,保证杀菌。
■海鲜中毒
原因分析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如果处理不当,如未经过充分的清洗,或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或吃法不当,如生吃或半生不熟等,如水焯、盐渍、烧烤等均可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1至18小时,最短为4至6小时,长者达32小时,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而腹泻,每天5至10次。
预防措施
用餐时注意辨别食物的新鲜度:
第一,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或外熟内生的海产品。
第二,对海产品定要烧熟煮透,螃蟹要蒸30分钟,大虾要煮沸10分钟,才能保证该菌体被全部杀死。
第三,吃海产品要现吃现做,做熟后盛装在经过消毒的容器内。剩下的或存放时间过长的海产品,下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
第四,盛装过海产品的容器、用具、炊具及操作人员的手应经过彻底洗刷消毒后,才能接触熟食品。
文章来源
网络
声明:京正孕婴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