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要出游这些要注意

五一小长假

人员出行和聚集活动增加,

疾病传播风险也随之增加。

在此期间要做好新冠肺炎、

诺如病毒肠炎、手足口病、蜱虫疾病传播、

动物传播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

中疾控提醒,目前我国境内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大部分地区为低风险地区,仅云南德宏州瑞丽市存在中高风险地区,但境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持续流行,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放松了相关防控措施,近期疫情已出现了大幅反弹。此外,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短期内不会形成免疫屏障。

因此,假日期间,境外疫情呈高强度流行态势的可能性大,我国境内面临的疫情输入风险依然较大。应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及中高风险地区,特别是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行。

继续做好自我防护,坚持“防疫三件套”:坚持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旅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间密闭、通风较差场所活动。持续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就诊,并做好防范感染他人的措施。

旅行期间,乘坐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并妥善保存票据以便查询。如旅途过程中出现头痛、乏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干咳、发热等症状,做好防范感染他人的措施,应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取消或中止旅行。旅行归来应自我观察14天,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做好防范感染他人的措施,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此外,节假日期间还应按照安排接种疫苗,特别是第2剂应在首剂接种后3周及以上至8周内尽早完成,尽量不要因为旅行影响第2剂的接种。

01

NEWS

新冠肺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假期健康提示,指出今年五一假日期间,中国境内面临的疫情输入风险依然较大,并建议旅行归来应自我观察14天。

出行乘坐密闭交通工具、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以及与他人接触时,注意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科学配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02

NEWS

诺如病毒肠炎

诺如病毒肠炎最常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03

NEWS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我国每年4月至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10月至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04

NEWS

动物传播疾病

通过接触动物(如抚摸、饲喂、屠宰、加工等)、接触动物栖息地环境等方式,可能会感染上禽流感、狂犬病、布病等动物传播疾病。

05

NEWS

蜱传播疾病

通常在被蜱叮咬后1-2周,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

06

NEWS

食物中毒

五一节假日期间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我国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误食用野生菌类、野菜类为主,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

总而言之

只要我们多加留意

有一个悠闲的五一小长假

还是比较容易的

做好个人防护,

健康出行,快乐五一!

文章来源于:安全君,突泉微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ongdu.com/szqw/8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