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药未煮熟成ldquo毒药rdqu

12月4日,食用流动小贩售卖的一种“补药”,多位村民出现呕吐、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后住院。目前,兴平市卫健、食药等相关部门已介入。据了解,村民食用的“补药”是一种乌头类药物,本身含有乌头碱有毒成分,未彻底煮熟时易引发食物中毒。

“下午我和几个村民聚在村里拉家常,一个邻村的老太太用三轮摩托拉了一桶煮过的乌药流动售卖,一碗5元,几个老人便上前各买了一碗,我也买了一碗,但吃了几口便倒掉了。”12月4日晚9时许,华商报记者联系到兴平市汤坊镇王堡村村民彭先生,他介绍,当地村民种植有一种叫乌药的经济药材,售卖给药材商后,剩下品相不好的乌药会留下自己食用或售卖,“乌药有暖胃驱寒的功用,所以我们这里的人一直有冬天食用乌药的习惯。”

几个小时后,不少食用过乌药的村民出现呕吐、四肢无力的情况,怀疑是食物中毒,便赶医院。彭先生介绍,乌药有毒性,食用前必须熬煮十几个小时以上,当时大家就怀疑是食用的乌药有问题,医院,发现相邻的北安谷村也有村民出现疑似中毒症状,“也是吃了那名老太太熬煮的乌药后出现问题。”

随后,记者从北安谷村一周姓村民处了解到,自己的家人也是食用乌药后出现一丝中毒症状,目医院住院。“医生介绍,村民们说的‘乌药’是乌头类药物统称,目前已初步确认系服用乌头类药物引发中毒。医院内十多名村民基本无大碍,已从急救室转到普通病房,另有几名医院,具体人数不得而知。”

记医院,一名工作人员称,医院就诊,称服用乌药后出现不适,但具体情况需要联系相关科室。兴平市卫健局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初步确认系村民食用未煮熟的乌药引发食物中毒,他们和食药部门已介入,医院统计住院村民相关情况。

相关链接:什么是乌药

乌药一般为黑褐色,形似荸荠、生姜。本身含有乌头碱有毒成分,如果煮不熟,病毒很难排净。首先煮药要用开水慢煮,不能用凉水;慢火熬十余个小时,彻底煮熟,服用时最好不要喝凉水。

乌头类药物包括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川乌、草乌,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乌头类药物均含乌头类生物碱,对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直接作用于心肌,先兴奋,后抑制,用量过大甚至可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

食用未煮熟的乌药,

曾导致周至25名村民中毒送医

记者查询网络发现,认为乌药具有保健作用,关中不少农村地区的老人有服用乌药的习惯。年,周至县终南镇25名群众服用流动商贩熬煮过的乌药,引发食物中毒。省卫生厅就此发出预警公告,提醒群众切不可将乌类药物当作食物食用。

此外,冬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乌药、发芽土豆、四季豆、河豚鱼、新鲜黄花菜、野生蘑菇等动植物均极易引发食物中毒,提醒群众切勿贸然食用。

华商报记者王斌李涛

戳让更多的人了解常识

离你

更近的

新闻资讯

二三里资讯

_ln

新浪微博:

二三里辽宁

更多即时新闻资讯尽在二三里APP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ongdu.com/szqw/4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