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爱“嗦粉”的小伙伴们要注意啦!河粉、肠粉、粿条、凉皮等湿米粉以及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在高温潮湿的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一、米酵菌酸毒素是怎样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是一种由米酵菌属微生物(Aspergillus和Penicillium)所产生的毒素,可在某些食物的保存或过程中被污染,如谷物、豆类、坚果等。
米酵菌酸毒素通常由米酵菌属真菌代谢形成,主要是通过分泌和代谢组成它们生存环境的有机物,包括发酵食品或被污染的植物性食品等。这些真菌通常在潮湿、温暖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下生长,如储藏温度高且长时间存储的食品。
米酵菌酸毒素是一种持久性的毒素,即使经过加热也难以完全去除。人们暴露于米酵菌酸毒素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品,而摄入一定量的米酵菌酸毒素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肝脏损伤、免疫抑制、致癌等。因此,在储藏、加工和制备食品时应尽可能避免米酵菌酸毒素的污染,并确保食品的储存条件和加工过程符合卫生标准和质量要求。
二、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有哪些症状?米酵菌酸毒素是一种有毒的真菌代谢产物,被人们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中毒,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包括:
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
2.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眩晕、视力模糊等;
.肝脏功能异常:腹痛、黄疸、肝硬化等;
4.免疫系统症状: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等;
5.其他:皮肤过敏、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
三、怎样预防米酵菌酸中毒?以下是预防米酵菌酸中毒的一些方法:
1.购买食品时注意选择新鲜、干净的食品。
2.在家中储存食品时,要确保食品的储存条件和环境卫生。
.消费含谷类、豆类、坚果和面粉等食品时,应该注意是否有发霉、腐烂、变质的痕迹。
4.食品要经过充分煮熟,以减少米酵菌酸毒素的含量。
5.注意多样化饮食,避免过多食用同种食品。由于米酵菌酸毒素存在于各种谷物、干果和豆类中,摄入过多可能有损健康。
6.如果出现食物中毒或消化系统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有可能是食品污染导致的。
总之,预防米酵菌酸中毒需要注重饮食卫生,选择新鲜、干净的食品,储存食品条件要健康,食品要经过充分烹制,注意多样化饮食,以及注意食品中毒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