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人文小镇兴隆林业局址

美丽的人文小镇-兴隆林业局址

兴隆镇位于滨北铁路线上哈市与绥化之间,隶属哈尔滨市巴彥县。这里有林业系统的“兴隆林业局”局址,这是一座具有独特灵魂、具备真趣与个性的北国小城。整个城区遍布苍松翠柏、奇花异石;北区楼阁亭台,南区曲池水榭;人居其中,如天然画卷,游人而至,流连忘返。因其美丽优雅的人文环境而闻名。

工作的闲暇里,我常常漫步林业局。

从镇内的人民大街向东,穿越铁路桥,即是林业局地界,街道两旁是地砖铺的人行道,人行道外侧是成行的绿化树带,高低错落有致。向北望去,依林傍路,远远可见树街的远方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使初来‘林’城的人为之一振。

近前,牌坊高十余米,宽亦十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正中横匾上题字“兴隆林业局”清晰悦目。

牌楼的东侧原是一个低洼的大水泡子,现在正在建设一座具备大型游泳场的温泉度假村,已经进入中期工程。

前行,拐弯向东,极目一条长街,这是局址的主街道。

道路两边树林掩映中,时隐时现一座座现代建筑物,那些办公楼、宾馆、居民楼区自不必说,最重要的是路北侧的“兴隆中密度纤维板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和对面路南的工厂厂房区。

从这里制造出的纤维板,发往全国乃至全世界。兴隆林业人无不为此而骄傲。

公路的两边是人行甬道,绿叶和黄叶的灌木,一丛丛,一簇簇,修剪成大圆球形或者塔形。两侧的纵深处是高大的树,多数是常见的树种如松、柏、榆、杨、槐,也有黄玻璃树及不多的南方树种。在人行道边,每隔30余米还有一箱盆植花,是栽种在一个个大木箱里的,花丛姹紫嫣红,蜂蝶萦绕,伴随着每隔约50米一根根的路灯杆,把人行道打扮得井然有序、清明靓丽。

没有人去摘路边的花儿,街道上没有碎纸和杂物,汽车过后也不起灰尘,环境清洁而美丽。

路南的楼区前有一座小公园,逐阶而下,立即觉察到风带来了清爽,树木带来了清新。花草自然仍是主角,石板铺就的林间小路四通八达,其中有一条弯弯曲曲地通向假山。山上有座休闲亭子,石桌、石椅供人们休息娱乐。公园里有儿童喜爱的各种娱乐项目,也有一些运动器械。雕塑中有小鹿、大象、熊,还有人物雕塑。

像这种休闲场所及运动场地在城区内处处可见。

喜好体育锻炼的人,还可到最东边的大型体育场去跑步、走“圈”,或打篮球或踢足球。只要踏上那五百米长的塑胶跑道,心情就会像那广场一样宽畅。

在各个居民区,同样是草木欣欣,百花争艳;也有小溪,以青石为岸,蜿蜒曲折,穿过林间;草坪上有仙鹤翩翩起舞,仔细看去,才知是雕塑品;像这样的泥雕石刻,或在路边、或在林中、或在楼前。此外,还有几处音乐喷泉和小型瀑布。草坪周边的花坛、街边的盆植花、建筑物前的掉篮盆花,到处可见。

工作之余,人们在林中漫步,闻清新空气,回归宁静;走出家门,即可“携手向花间,暂把幽怀同散”。

迊晨风习习,步入荫荫树影的庇护中,心情无比馨香;望夕阳彤彤,身居高楼大厦的享受中,生命格外充实。

要说林业局的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的中心广场才是重头戏。广场占地约1.5万平方米,呈正四方形,全是大理石地面。北侧有精美设计的大理石铺地面的舞台,是用于开大会或汇演节目的。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每天晚间都要播放新闻,放出乐曲供广场上二三千人做“健身操”和“广场舞”活动。

主席台前有音乐喷泉,伴随优美的乐曲,喷泉喷出的水柱翩翩起舞。这样的音乐喷泉在广场周边还有几处。广场的正南面与主席台遥相对应的有国旗杆,国旗杆两侧有彩灯塔。白天,国旗随风飘扬;到了晚上,灯塔发出的彩光,有时似一群流星陨落,有时似瀑布倾泻,时而闪闪烁烁,时而或明或暗,洋溢辉煌,美不胜收。

广场周边有各种雕塑、彩灯,外层有鲜花坛、草坪、小树、苍松、翠柏。广场外的东北角处,从森林小火车干线上专门僻出一段小火车道,摆设着一辆蒸汽机为动力的小火车头,是供人们观赏与拍照留念的,这是历史的记念。

在不久的将来小火车乃至蒸汽机型火车头在中国可能就绝迹了。真得感谢这座城市的美化设计者,想得真是周到。

沿着森林小火车道向北,车道右侧是楼区,左侧是一条小“山脉”,林木葱葱,层层叠叠。

通往假山上有木板路、石阶路,拾级而上,曲径通幽。行走在葱绿的林间小路上,石阶缝中有小草钻出,青葱翠绿、欣欣向荣;板桥空隙间不时有小虫儿被惊起,蹦跳逃逸、转眼即逝。正似“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阳光从层层林叶间挤进来,豪不吝啬地洒在石路上,洒在青草上,斑驳陆离,星光点点。

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至层林尽处,把你引到前面的一座塔亭下。抬眼望,一座古色古香的六角塔亭,在午后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那金红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朱红色的圆柱泛着红光,显得格外耀眼。小路两边粉红色的野杏花已过山花烂漫的时刻,落花缤纷,空气中飘逸着淡淡的花草的清香。

之所以称其为塔亭,是因为它是亭子外观但分为两层。这座塔亭是假山景区的主要点缀物,有画龙点睛之妙,无题名,也不必追求。塔亭大部是木结构,只有第二层的壁墙是花岗岩砌石。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传承了中国古建筑的特色。塔顶有六角飞檐,金瓦琉璃;塔间木柱红漆,栏分亭阁,一层南北通透;上二层,仰视穹顶与眉栏全都绘有彩画,山、水、花、鸟、鱼无一重复,动物栩栩如生,水似潺潺有声。整个塔亭清幽典雅、玲珑别致。看到以红为主色的塔亭点缀在小山的绿海里,不禁想到王安石那句“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站在顶层的回廊里,身依花岗岩石壁墙,手扶红漆木柱,极目远眺,近城远郊的景物尽收眼底、风光无限,令人心旷神怡,俗虑顿消。

塔亭傲然挺立在一幢幢现代建筑物中,显得格外清新悦目。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来此休闲,不禁让人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当然,陶渊明所空想的世外桃园是不存在的,而今天这里的清幽与安逸绝非世外桃源,而是融于繁华都市之中的一抹新绿,是林业人的生活家园与工作场所。古人所向往的世外桃源就在今人眼前了。

登山之后领你去玩水吧,去正大街的东南方向,行一里路就是水上公园。从坡上向下远望,一座约1.5平方公里的水上园林就在前方。从菁菁草坡中的石阶缓缓而下,一个钢板结构的巨大地球仪,高约十米,突兀眼前,“中国兴隆林业局”几个白色大字环挂其上。因为兴隆林业局生产的中密度纤维板远销国外,所以前缀有“中国”两字,并不为过,而是恰如其分。

绕过巨球,前方一座巨石雕刻“泰山石敢当”,展示了林业人的豪迈与自信。不远处又有一座仿古大型石雕“石碾”,碾在盘上,总高约二米。碾重压,盘承受,合力共事。虽皆静静而卧,却活灵活现,似乎在滚动,好像能听到石碾运转起来那吱吱呀呀的轴磨声,展现了林业人吃苦耐劳、团结奋斗的精神品格。

继续向南,就是水上公园了,一泓人工湖水清澈、秀丽。水上桥、栏、榭,岸上亭、台、阁一应俱全。木桥、板桥,木栏、铁栏,九曲十八弯,延伸向湖中心、湖对岸。

湖水因风起波,微波荡漾,风过波停,清澈见底。水上曲廊环绕,榭台处处。顺着木板桥缓行一会儿,扶着水上长廊的栏杆,向桥下的水面望去,一群群锦鲤争相抢食游人抛下的食饵,有的甚至越出了水面。鱼儿集中时好似一朵盛开的红花,散去时又像飞跃的礼花。远处,几条吃饱了的小金鲤鱼儿静静地漂浮在水里,身子一动不动,“皆若空中无所依”,心中无忧无虑,与人共逍遥。

北湖中心有一小型喷泉,日夜汩汩喷射,水幕白天似撑开的伞,夜间在彩灯的照射下似盛开的花,光影如幻;据说不仅是为游人观赏,同时是为鱼儿供氧用。

水上游乐名目繁多,有划小船的,有登游艇的;有在透明球里跌倒爬起欣喜若狂的,有到水上世界玩冲浪急流而下惊呼尖叫的。

游泳场只开设了浅水区,这是少年儿童的水上乐园,成人游泳场得等到来年那个“温泉度假村”竣工后,才能正式为人们享用。

玩水后,再回到岸上日光浴、睡地板、赤脚走长廊、草地野餐。

景美,人更美。新郎新娘千姿百态地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照相机,接受人们的祝贺,一对又一对的情侣或手拉着手或臂挽着臂亲密无间。我站在一处接近湖中心的水榭上,接受清风的洗礼,用我的相机拍下了一个个可喜的美景和瞬间。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寄托山水情怀于“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古人有“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的诗句,在此情此景中我赋一首“……。几曲凭栏水,依然林城醉。”

忽然,我看见一名维修工人正站在一个铁梯子上,看来是环湖的照明灯出了问题,他们正在进行修理。我立即拿起相机拍下了这难得的场景。

向西边望去,岸上,几名林业工人正在栽种一批新树苗;向东边望去,有环卫工人在打捞清理水面上的草叶和杂物。正是有了这些勤劳的后勤人,小城的大众才能享受优美的生活环境。

一阵悠扬的萨克斯声随风飘来。遁音望去,不远处的岸上,长椅上坐着一位老者,胸前一把萨克斯,全神贯注、旁若无人地用心吹奏着。游人被那悠扬的曲调吸引,远远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ongdu.com/szsp/10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