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一向是食物中毒高发季,以7-9月为最,因为高温极易引发食物变质。
食物中毒这种病,轻了不被当回事,严重起来却要命。细究起来,其实人人都得过,只不过我们更习惯称之为“拉肚子”、“肠胃炎”。很多急性肠胃炎本质是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所引发的食物中毒的症状。
最近一次“食物中毒”上热搜还是因为明星王嘉尔。上个月他在墨西哥的演唱会中途一脸痛苦地扶腰离场,后来解释说是因为吃了墨西哥超市的烤鸡而食物中毒,被迫中止了南美巡演。
王嘉尔中止演出王嘉尔微博
烤鸡为什么会有毒呢?多半是被沙门氏菌污染了。
沙门菌食物中毒常见于动物性食品(肉类、蛋类、乳品等),主要是由加工食品用具、容器或食品存储场所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前未加热处理或加热不彻底引起。要预防也很简单,沙门氏菌不耐热,60℃加热20min就可杀灭。
沙门菌(来源:foodsafetynews)
感染沙门氏菌的腹泻病人一般可以完全恢复,但胃肠功能要完全恢复正常可能要数月之久。少数感染沙门氏菌的病人可能会继发关节痛、眼炎和尿痛等症状。严重的中毒者会得肠局部坏死和溃疡,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孩子们对细菌的抵抗力较差,因此食物中毒的发病率更高,病情也会更严重。世界卫生组织曾做了一项儿童食物中毒的研究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2.2亿儿童出现食物中毒,人因此死亡,其中5岁以下的儿童约占40%。
引起孩子中毒的,大多是我们每天司空见惯的食物。乳酪制品及糖果糕点等引起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海产品引起嗜盐菌食物中毒;罐头肉食制品引起肉毒杆菌食物中毒。需要警惕的食物
01蜂蜜蜂蜜在酿造、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易受肉毒杆菌的污染,而肉毒杆菌的芽胞适应能力很强,在℃的高温下仍可存活。孩子自身对肉毒杆菌抵抗能力较差,极易引起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目前公认1岁以下的幼儿不要吃蜂蜜及其制品。1-10岁的孩子要限制食用,因为除了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外,蜂蜜中还含有一些雌性激素,长期食用,可能会造成孩子提早发育。
10岁后的孩子抵抗力相对要强些,对蜂蜜的食用量可以适量放宽限制,甚至可以和成人一样食用蜂蜜了,但每日摄入不超过50克为宜。
如果孩子误食蜂蜜,在8-36小时内,出现恶心、食欲不振、长小红疹等症状,就是食物中毒了,要马上就医处理。
02未煮熟的肉类和鸡蛋据德国媒体《焦点报》报道,全球每年约有42万人死于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鸡蛋、豆类中毒,其中约有1/3是6岁以下的儿童。
未完全煮熟的肉类残留着大量病菌,前文已经说过,就不再赘述。
未完全煮熟的鸡蛋中也会含有沙门氏菌、肝炎病菌、弯曲杆菌等。像是溏心蛋,虽然口感软嫩,受到孩子们欢迎,但不宜给他们食用。市场上的鸡蛋多来自鸡场饲养,卫生条件差,蛋内化学物质及细菌残留较多。
03豆类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细胞凝集素、皂素比较耐热的有毒物质,食用半生不熟的豆浆、未炒熟的黄豆粉、四季豆等都会引起中毒。
04腌制食品腌制品中含有亚硝酸盐,它和黄曲霉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腌制食品在腌制后的10天内,亚硝酸盐含量特别高,孩子食用易中毒。
如果长期摄入腌制食品,会让孩子无法吸收营养,反而摄入大量盐分,影响钙的吸收;还会破坏宝宝体内的维生素。维生素缺乏会导致孩子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有细菌污染引起的,有农药等化学毒物引起的,有的是食物本身产生的。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谨防“病从口入”。
1.饭前便后用“七步法”洗手,使用除菌香皂或洗手液。
(来源:百度百科)
2.不要用装过一般药品或农药的用具盛装食物;
3.不要吃病死及未经检疫的猪、牛、羊、狗及家禽的肉;
4.不要吃不认识的野菜和蘑菇;
5.不要吃才腌制10天以内的腌菜。夏天吃凉拌菜时,必须选择新鲜的菜,要用水洗净,开水烫泡以后加盐、酒和醋等拌好食用。
泡菜: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6.若吃田鸡、癞蛤蟆等,必须请有经验的人将其有毒部分去掉、洗净后才可以食用,不吃河豚。
7.不要让孩子生食或食用过量白果,白果的种皮和胚芽都含有银杏毒素。也不要给孩子吃桃、杏、李、樱桃、苹果等果实的仁,其中含有氰苷,摄入1g即可致死。发芽的马铃薯中含有茄碱,也是有毒的。
《知否知否》剧照
8.不要吃生、冷、变色、变味的食物。残剩饭必须在食用后煮沸保存,在下次食用前再煮一次。并注意切生熟食品的菜板要分开,以防熟食被不洁的生食污染。
9.注意饮水安全,不喝生水。
10.不要去无照经营的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11.选购包装食品时,检查是否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确认标签内容完整、规范和真实。食品标签必须包含:食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及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贮存指南、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保质期等。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也不要食用。
紧急救护措施
食物中毒的潜伏期短,进食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发病。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食物中毒时,应分秒必争地立刻进行抢救,帮助孩子尽快将有毒物质排出体外,避免更大的伤害。下面就教大家两种急救办法,帮助大家在第一时间处理中毒症状。
01催吐对中毒1-2小时内且无明显呕吐反应者,可用干净的手指放到喉咙深处轻轻划动,刺激舌根催吐,也可用筷子、汤匙等。特别是在野外误吃了有毒的蘑菇,要第一时间催吐。喝大量温水,可迅速促进呕吐。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物,则可以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催吐之后可以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
如果呕吐物中有血,可能是消化道或咽部出血,要立即停止催吐。
02导泻如果孩子吃下中毒食物超过2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泻药,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进食两个小时后,食物已到了小肠大肠里,这时催吐是没什么效果的,要考虑导泻。
但是注意导泻用于体质较好的人。身体虚弱的孩子和老人要慎用,以免引起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选择导泻药物时要区别病情。如病人呼吸不好,不能用硫酸镁导泻,镁离子会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有些毒物溶解在油剂中会吸收更快,如敌敌畏,此时严禁使用油性泻剂。如果手边没有合适的泻剂,或是中毒情况不明,就不要轻易尝试导泻了。
做完以上急救措施,就要尽快送医接受专业的洗胃、灌肠、解毒等治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部分信息来源:新浪新闻人民日报少年儿童平安行动
“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以安全自护教育为主要内容、竭诚服务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公益活动。这项少年儿童安全教育品牌公益活动是由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主办、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承办,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益协办。自年3月起,已连续实施15年。活动旨在引导全社会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