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又一致病菌强势来袭48人中招,有

预防沙门氏菌感染!11月13日,广东省省卫健委网站公布10月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1起一般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珠海报告的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发病48例,无死亡。无独有偶,今年泸州、成都、重庆等地均发生过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9月2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金苹果龙湾半岛幼稚园4名幼儿感染沙门氏菌后出现发热腹泻症状,另有5名疑似感染。7月11日,四川成都一家4人在吃晚饭后不久都出现了恶心、腹泻、发热等症状。医院(东院)医生诊断,是吃皮蛋引起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6月初,四川泸州龙马潭区某乡镇一名65岁的老人熊阿姨在家食用皮蛋后,次日一早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并伴周身不适。病情加重发生感染性休克后转入医院抢救。值班医师考虑该患者是食用皮蛋导致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引发的脓毒症,由于患者食用皮蛋量较多,中毒较严重,随后死亡。

沙门氏菌病是什么?

沙门氏菌病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之一。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门氏菌引起,是引起腹泻的常见细菌之一,可感染各年龄段的人,儿童感染率尤高。患者在潜伏期、恢复期均可排菌成为传染源。消化道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由于被其污染的食物不会出现明显的变质或变味,所以人们往往因为不易察觉而“中招”。沙门氏菌感染在临床上表现呈多样性,一旦“中招”,轻者会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重者则会痉挛、脱水、休克甚至死亡。

哪些食物存在较高风险

沙门氏菌经由粪口途径传播,人食用受污染的肉、禽、蛋、奶、豆制品和糕点都可感染。以往我们普遍认为沙门氏菌“偏爱”蛋类,其可以通过蛋壳上的气孔进入鸡蛋内部。但是根据各省疾控中心发布的沙门氏菌监测情况看,蛋与蛋制品并非沙门氏菌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我国从年开始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各医院建立起省级监测体系福建省疾控中心发布的沙门氏菌监测情况(-)中粮食及制品(22.21%)、乳与乳制品(16.31%)、水产动物及制品(15.11%)是可疑病因占比前三的食品类别。云南省疾控中心发布的沙门氏菌监测情况(-)中饮料与冷冻饮品类是食源性腹泻病例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的食品类别,其次是乳与乳制品和不明食品。河南省疾控中心发布的沙门氏菌监测情况(-)中乳与乳制品和肉与肉制品均以超过20%的构成比远超其他品类。河北省廊坊市疾控中心(-)则发现食源性腹泻病例检出沙门氏菌的食品类别以生畜肉、生禽肉为主。

沙门氏菌感染季节性

另外根据各省的监测报告,沙门氏菌感染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流行以夏秋季为主,5~10月是高发季节,一般5、6、9、10月份病例最多。可能因为此段时间内温度较适合沙门氏菌繁殖,加之时值夏季民众喜食生冷食物,增加了感染沙门氏菌的概率。感染沙门氏菌会有哪些表现?感染沙门氏菌后大约有6~12小时的潜伏期,随后出现的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烧等。对于普通人而言,感染后如果只是出现了胃肠炎反应,没有其他系统的症状,患者自身也没有基础疾病,那么一般不需要特别的治疗,也不推荐使用抗生素。原因是沙门氏菌引起的胃肠炎通常具有自限性,即使不治疗,过几天也会自愈,而使用抗生素还可能带来额外的不利影响,比如产生副作用或者延长带菌状态。约百分之五左右的感染者可发生菌血症和其他组织器官的并发症,严重者有可能发生死亡。65岁以上的老人,5岁以下儿童,以及因糖尿病、肝肾疾病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是出现严重后果的高风险人群。如何预防沙门氏菌感染?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通常食物看起来、闻起来都很正常,所以预防沙门氏菌感染很重要。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1.在处理食品前后,请认真清洗您的手、砧板以及刀具等并且对其进行消毒。2.生、熟食品的处理和保存分开,避免交叉污染。3.用流动的洁净水彻底清洗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水流不宜太大。4.肉与肉类制品最好彻底煮熟。5.不喝未经高温消毒的乳制品或果汁。6.接触动物(包括宠物)、处理完生肉和拿完生蛋后,请及时洗手(消毒)。7.如已确认感染沙门氏菌,请不要为他人准备食物。8.蛋类食品食用需谨慎,不吃或少吃溏心蛋,尽量少采用凉拌加工。耐药,沙门氏菌病防治的真正威胁。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不当使用及在养殖业中的过度滥用,沙门氏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已成为卫生健康领域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多地的监测报告中均指出食品中沙门氏菌的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且多重耐药菌(对3类或3类以上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比率逐年增加,这会导致越来越多的感染更难治疗,甚至最终无药可治。除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院均应开展细菌耐药监测,掌握沙门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第一手资料,指导临床用药。参考资料:[1]白莉,刘继开,李薇薇,等.中美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比较研究[J].首都公共卫生,,12(2):62-67.[2]陈留萍,闵向东,董海燕,等.~年云南省沙门氏菌感染引起食源性腹泻状况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11(13):-.[3]邱颖,王宇卓,张丽敏,等.-年河北省廊坊市食源性沙门氏菌分子分型及耐药监测的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35(3).[4]张濛,李艳芬,戚浩彧,等.-年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08):-.[5]刘雪杰,陈伟伟,傅祎欣,等.-年福建省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本文来源:检验医学责任编辑:Mary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hongdu.com/szsp/6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